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7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本文主要论述贾科梅第绘画的线性结构与绘画精神以及自我绘画创作之间的关系。其绘画之中所使用的绘画语言(如距离、幻象、空间推移等)主要是用来表现人类本身内心世界的恐惧、孤独、陌生、迷惑等心理状态。通过哲学家萨特对贾科梅第绘画的独到见解来剖析其绘画创作的本质。然后透过贾科梅第的绘画现象来阐述自己对绘画的艺术观点——从人类的本性出发,把贾科梅第绘画的线性结构运用到画面当中,并结合时代特征赋予创作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52.
功利主义教育目的与人的工具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利主义教育目是以功利主义为主要价值取向 ,强调教育的功效和利益 ,以一种外在于教育的价值作为教育评价的标准。这样的教育目的背离了教育的本来意义 ,其最直接、最严重的后果就是造成了求教者的工具化 ,使他们丧失了德性的追求、批判的精神以及人之为人的精神性。本然的教育应该引出人的这种精神性 ,引导人过向善的生活  相似文献   
53.
论述了中国水彩画发展的状况,讲述中国水彩画发展的方向,分析了水彩画的时代感和精神性。提出要发展水彩画,在中国必须把中华民族的艺术优点、民族精神与水彩画的特征接合起来,用真诚、严谨的艺术作风深入生活,到大自然和平凡的人民群众中去寻找创作题材,构建出有中国本土特色的水彩画。  相似文献   
54.
王静 《文教资料》2012,(10):11-12
阎连科在小说《丁庄梦》中不仅揭露了中原地区农民的精神性弱点、人性中的恶与美,而且揭露了这场悲剧的时代性。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无一不感受到阎连科的诚挚心灵,以及对于农民的深切同情,《丁庄梦》正是作家怀揣着时代良知所做的一场诚实揭露。  相似文献   
55.
职业生涯迷茫感是研究生群体的常见心理困境,导师指导在帮助研究生应对职业生涯迷茫感方面有望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内在激励理论和特质激活理论,以国内80余所高校的744名研究生为样本开展问卷调研和实证研究,构建了一个多重中介模型,利用层次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探究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对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能显著降低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正向影响研究生的职业召唤和正念觉知,职业召唤、正念觉知负向影响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职业召唤、正念觉知均在导师精神性指导行为与研究生职业生涯迷茫感的关系中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6.
论理想的存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想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一种社会精神现象,是社会的一种精神性存在。理想的主体、理想存在的社会领域、理想存在的时代都具有普遍性。随着人的社会实践的发展、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产生理想。  相似文献   
57.
从认知心理角度来看。产品外衣——视觉符号对受众的购买、消费行为都产生了影响。那么,人文关怀的精神性指向在现代产品设计中应引起企业和设计师更加重视。  相似文献   
58.
在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的主导性固然不可任意更改,但离开了人的健康发展,社会也不会健康有序。社会发展的成果最终也是为人服务的,人最需要健全的是精神性,本文从道德文化与法律文化的视角对构建人的精神性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59.
知识化与生活化是德育在当前社会转型中遭遇的两种困境。德育的知识化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理论研究者在对知识化的批判中提出"回归生活"的德育理念,德育的生活化是对这一理念的误读。基于德育过程的展开考察这两种德育困境,无论是知识化还是生活化的德育都缺乏过程性的德育自觉与反思,困境之根本在于德育的精神性问题,即德育过程的真实的道德价值立场以及过程中学生主体生命的存在样态。知识化的德育专注于客体化的精神,师生在德育过程中无法展开交互的、内在深层的精神性活动;生活化的德育无力触碰时代精神生活矛盾,难以关照师生在德育过程中的内在精神冲突。  相似文献   
60.
在中国儒家文化的精神性资料与理论的支持下,通过对比西方心理学的精神性概念与相关研究结论,对中国人精神性的结构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假设:"亲情"是中国人精神性的基础情感成分;"共情"是中国人精神性的高级认知成分。儒家之"仁"与基督之"爱"是中西方精神性各自的核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