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0篇
教育   5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1.
变法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是中国的戊戌年。在不断高涨的维新运动推动下,光绪帝终于决定实施新政。四月二十三日(公历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标志着一直以来倡导宣传的"变法"终于付诸实践。诏书号召举国“努力向上,发愤为雄”,“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  相似文献   
22.
20世纪初的两次留学大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裴毅然 《寻根》2004,(1):52-58
我国留学活动始于19世纪40年代。起初,青年学子下西洋去学习,开开眼界,纯属民间行为。第一代留学生容闳、黄胜、黄宽原本是澳门马礼逊学校的学生,1847年1月校长勃朗因病归国,顺便将3人带到美国。他们先入一所中学,再入麻省孟松学校。1848年秋黄胜因病回国;黄宽1850年赴英国爱丁  相似文献   
23.
慈禧缘何成为康有为的继承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戊戌年血腥镇压百日维新的慈禧在事发仅仅两年之后即继承康有为之农钵,推行新政,筹备立宪,且有所发展,成为其继承人。清末社会之所以会上演如此富有戏剧性的一幕,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首先,从大背景上看,内忧——义和团运动、灾荒,外患——列强侵华,二者合力致使清廷内外交困,为保位而被迫作变;其次,慈禧的思想认识有求新、自强的一面,这导致她为卫权而图谋进取;第三是康有为的“公羊三世说”、“托古改制”理论,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妥协中亦见高明,也有利于消除慈禧推行新政、宪政的思想顾虑。  相似文献   
24.
正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茅海建的著作《戊戌变法的另面:"张之洞档案"阅读笔记》于2014年3月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往的戊戌变法史的研究,主要依靠康有为、梁启超留下的史料,康、梁作为当事人,其著述虽有着很高的价值,但也有诸多作伪。茅海建教授研究戊戌变法多年,在阅读了新近披露的张之洞档案之后,他认为这批史料数量多,准确度较高,许多属当时的高层秘密,可以细化以往模糊的历史细节,尤其是历史关键时刻的一些关键内容,给今人提供了观察戊  相似文献   
25.
王枭 《林区教学》2014,(7):124-125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连绵不断的战争使清政府摇摇欲坠,为了维持自身的利益,洋务派在教育上做了一系列的改变,京师同文馆的建立、幼童留美、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等等在当时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原本只有封建思想的士大夫们,也开始具有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思想。  相似文献   
26.
从1870年到1911年,风雨飘摇的满清帝国进入最后的岁月。在这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一位英国传教士,他在中国社会的转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位传教士一生风尘仆仆地奔走在神州大地,周旋于三教九流之间,出入高屋华堂,结交高官权贵,不遗余力地倡导变法革新;同时  相似文献   
27.
熊希龄历史评价与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熊希龄在湖南维新运动时期的激进程度丝毫不逊色于杀身成仁的谭嗣同与唐才常。他是《湘报》的创办与主持人,他的“洋人不可与之开衅”的主张不应当片面加以指丽,他在民国初年担任财政总长所经手的大借款是不得己而为之举措,也是唐绍仪内阁全体成员的一致决定,不应当由他一人承担责任,他在袁世凯解散国民党和国会的乱命上副署,虽是他难辞其咎的人生一大污点,却也是有原因和苦衷的,在指责他时也应当多一点理解。他晚年脱离袁世凯而投身社会慈善事业与抗日救亡,这是他人生最为闪光的一面,应当给予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28.
所有的中国近代通史作,几乎都有康有为于1895年5目2日发动“公车上书”的记载。虽曾有人提出异议,却未引起重视。事实上,康有为虽起草了上皇帝的万言书.但各省举人并未在万言书上签名,更未至都察院上书。康梁等蓄意编造了一个完整的“公车上书”事件,完全是为了抬高康有为维新运动领袖的地位。  相似文献   
29.
在所有的历史事件中,越近的事情越难评价——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从1978年一路走来至今未停息,还在继续。我更愿意将这30年放到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下考察。改革、改良、维新,英文是同一个词,reform,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因此,我们也可以将这30年称为维新或改良。从宏观的角度评价。1978年以来的中国改革开放,应该是中国自  相似文献   
30.
谭友志  刘涛 《青年记者》2012,(14):85-86
严复于1897年10月26日创办了《国闻报》和《国文汇编》,并开始翻译《天演论》,在《国闻报》上连续发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关注.严复是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介绍西学、提倡用资产阶级思想与文化挽救中国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当时的《国阐报》贯穿着严复的思想和追求,从中可以看出中国近代知识分子对近代社会的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