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0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21.
罗兰·巴特在《写作的零度》中建构了"零度写作"的概念,即零度、透明、中性、非感情性的写作,以此来挽救写作受社会、政治或意识形态的观念控制的危机,从而张扬语言、语言结构的自由。"零度写作"在实际写作中具有难以实现性,"零度"语言只是对语言本体建构的一种理想描述,但巴特提出"零度写作"并非毫无意义,"零度写作"可以达到文学语言和写作主体的自由,同时对于中国当代作家创作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2.
罗兰·巴特对音乐的思考不仅涉及到音乐实践,而且涉及到音乐内容。他认为音乐实践是反现代性的基本方式,特别是自密纹唱片诞生以来所造成的听众感受经验的丧失。在此基础上,他将身体直接引入自己的音乐美学之中,把音乐描述为纯粹感官形式的艺术。罗兰·巴特的这些观念明显体现出造反传统的后现代精神。  相似文献   
23.
《新闻界》2016,(11):2-7
罗兰·巴特提出,"神话"是一种二度符号化,在这个过程中,"能指"与"所指"被区隔开来,一套新的"概念"得以接入。这种情形可能会出现在新闻评论中:"神话"占据评论逻辑链条中的高地,以不容置疑的强力征服人心,这份效力传递至链条终端,被用来支持实际见诸报端的说理论证。在新闻评论说服与认同的过程中,"神话"可能遥远地抑制了理性和独立思考。本次研究正是从这一线索出发,采用实验法,在大学生群体中开展了一次"效用神话"母题的说服效果测试。  相似文献   
24.
时光小样     
正手表我中学时候曾经有一块电子腕表,日夜戴着,连睡觉也不脱。每天一早母亲进房把我叫醒,拧开房间的灯,一眼晃亮。而我仍是赖床,举起手表看时间,6点24分,继续眯眼困睡,再睁开眼28分,仍要坚持到30分整才情愿起来。时时刻刻计较那电子表上的数字,一秒跳闪一秒,不曾因为珍惜时光,而是为了拖怠那三五分钟,坚持不到最后一秒不肯去做的懒散。  相似文献   
25.
受意大利著名导演安东尼奥尼的影响,1974年4月罗兰·巴特和他的朋友一行来到中国。由于当时的中国还处在"文革"之中,浓厚的政治氛围以及套话的滥用很快使罗兰·巴特对这次旅行丧失了兴趣。不过,他对中国所作的安东尼奥尼式的观看恰恰能够让我们更为真切地看到那个时代的背影,从而警惕权力对自由的侵蚀,防止历史重演。  相似文献   
26.
罗兰·巴特的《S/Z》是一部后结构主义的"奇书",他在这本书中运用精神分析学的方法对巴尔扎克的短篇小说《萨拉辛》作了症候式的阅读,目的在于从中找到解构在场形而上学的工具"中性"(/),从而使我们的阅读能够从先验真理的束缚下解脱出来,自由地介入文本生产。这是一场"理论战斗",罗兰.巴特从不否认它的乌托邦性质。  相似文献   
27.
罗兰·巴特:叙事结构的崇拜与反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兰·巴特是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过渡的最关键人物.就其文学批评思想而言,在结构主义时期,叙事学论文<叙事作品结构分析导论>是其代表作,巴特企图根据语言模式描述文学语言,在不同的叙事方法中识别叙事的诸组成部分和它们的可能组合所遵循的共同结构.而在后结构主义时期,文学分析论著是其代表作,巴特希图解释文学意义如何依附于符码,并对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积极参与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8.
李勇 《中国出版》2013,(13):39-41
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基础上,20世纪50~60年代,罗兰·巴特创造性地将其应用于文化批评领域,结构主义语言学由此发展为结构主义符号学。今天,它已成为文化研究、文化批评,特别是传媒文化研究与批评实践中一个重要的方法论,在当代电影、电视、广告等传媒文化的研究批评中被广泛运用。在传媒文化批评实践中,结构主义符号学科学性与批判性并重。其目的虽不在文本的具体意义,却为意义分析提供了一套严谨细腻的方法流程。这种意义分析往往能抵达文化深层的意识形态内核。并且,其  相似文献   
29.
罗兰·巴特是20世纪西方、结构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写作的零度>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学语言现.他特别强调一种中性的、零度的文学写作.他的文学和美学思想的核心是反对一切权威和中心,反对观念意识对人的束缚,而给人以最大的自由.  相似文献   
30.
朱孔阳 《文教资料》2010,(10):31-33
《S/Z》是罗兰·巴特学术生涯中的重要著作,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本文力图对其中的文论思想进行整理分析,并解读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