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40篇
科学研究   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美声唱法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唱法,训练难度很大,在学习和训练中,成功和失败伴随着整个过程,每一步都是一个技术难关,笔者通过多年的练习和教学体会,将美声方法训练中常见错误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有效方法,仅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82.
爱建 《健身科学》2013,(2):18-18
一位60岁的老人在退休后学起了年轻人爱玩的轮滑。他坚持练了几年,终于练就了高超的轮滑技巧。秦皇岛和聊城都请他去表演过,绕着北京四环路上滑一圈也不成问题。很多人看过他的轮滑表演后都啧啧称奇,尊称他﹃为老爷子。﹄年近70岁的时候,他又练起了甩鞭子。一条鞭子重达5公斤,而他经过辛苦的臂部和腕部练习,却能将鞭子挥得轻松自如,连年轻人也自叹不如。每当他表演时,人们的赞扬声、赞美声不绝于耳。他的存在,唤起了其他老人的勇气和信心。其实人只要有爱好、有梦想,能够努力地追求,无论什么年纪,都可以拥有一个精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83.
美声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对于我国美声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演唱外文歌曲的能力,也促进了我国美声教育与国陆文化的接轨。本文对美声教学中引入双语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双语美声教学模式具体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84.
简洁 《文教资料》2010,(32):74-75
声乐艺术是人类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了一些掌握好美声发声方法的相关知识,如呼吸方法、面罩共鸣、气息支持等.强调了美声演唱技巧学习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5.
美声歌唱的基本功一般包括喉咙的打开和稳定、声带闭合挡气能力和横隔膜支持气息等几个方面。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基本功的训练。发声训练归根到底就是对发声机能的条件反射训练,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必须持之以恒的练习才能达到控制自如运用自如的目的。  相似文献   
86.
《致世博》这首歌曲的创作初衷是怎么样的?期待过它会成为世博会的主题曲吗? ●我们填词的人很多时候受曲子的影响比较大。《致世博》这首歌的结构比较复杂,规模也很宏大,不像很多流行歌曲就是ABAB段,这首曲子糅合了民族、美声等很多元素。  相似文献   
87.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多彩缤纷的文化,为我们积淀了丰富的歌唱艺术理论。本文在介绍意大利美声、中国传统的声乐演唱艺术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声唱法中国化的特点,以期达到进一步推进我国的声乐艺术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8.
张沛芳 《今传媒》2011,(7):148-149
本文通过对美声教学在实践中所涉及到的方式方法和心理感知等问题的分析,提出了教学相长的互动性原则。着重强调情感体验在表演艺术中所具有的突出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进行美声教学实践的目的。  相似文献   
89.
现代嗓音科学的研究必将促使声乐教学从传统的经验主义的教学状态中走出来,朝着现代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嗓音训练一定要遵循嗓音科学的基本原理。人类的嗓音生理结构有其规律性。这就要求我们对歌唱噪音的结构及功能特性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在考察分析中与传统的听觉判断经验相结合,方可使嗓音的鉴别与训练多一些科学性,从而提高训练的效率。本文是根据十多年来对数百例歌唱嗓音的考察研究,在积累的大量资料基础上所进行的有关歌唱嗓音生理结构特征之一般规律的尝试性总结。  相似文献   
90.
李毅 《教育教学论坛》2014,(12):143-144
本文分别讨论了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起源、特点,通过具体的歌曲实例说明美声唱法对通俗唱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