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7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96篇
科学研究   68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4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80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投放危险物质罪所侵犯的直接客体是国家对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的禁止性管理秩序及社会公众的人身安全及公私财产安全。由于此类案件作案对象具有不确定型,案发原因不确定性,波及面较广,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社会危害性严重。所以对此类案件,我国法律一律给予严惩,由此表明了我国从严打击此类犯罪、以最大限度地保卫社会的立法法意。在实践中,办理投放危险物质罪的案件中存在不少问题。由于办案人员的固有办案模式和思维方式,在该类案件的办理情况存在诸多问题。结合工作实际,笔者就投放危险物质案侦查办理中证据收集及固定作如下阐述。  相似文献   
62.
作为一名天主教作家,奥康纳深受圣经文学的影响,在创作过程中援引了大量圣经文学资源。在长篇小说《智血》中,奥康纳将圣经文学中的U形叙事结构,血、光、石头、路等意象以及罪恶与救赎的主题巧妙而完美地融入作品中。主人公黑兹尔的罪与赎之路也因此有了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63.
德日刑法学中的财产罪保护法益问题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产罪侵害何种法益是以德日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刑法理论上早有争议的问题。在德国有法律的财产说、经济的财产说和法律的经济的财产说之争,在日本则有本权说、占有说及各种修正说之论。争论的实质在于:是扩大、缩小、还是适当限制财产罪的处罚范围。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学说而论,财产罪的本质是侵犯财产所有权,似乎本权说更为可取;刑法的廉谦抑性原则也要求对财产罪的处罚范围加以限制,采取本权说更符合刑法的精神。但对传统的本权说应该作适当的修正。  相似文献   
64.
4位模具工人跳槽,看似寻常的人员流动,却引发了4人及工厂总经理、董事长被捕,检察院诉至法院要求判罪并附带民事索赔1160万元。对技术工人追究商业秘密罪在全国还是首例,其赔偿标的之巨也令人惊叹。此案轰动全国,其终审判决结果究竟是有罪还是无罪?引起中国技术工人、司法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65.
从法律层面来看,将择校费纳入商业贿赂范畴确实欠缺依据。不过,公众高度赞同至少说明,择校费已成久治不愈的社会积弊。更主要的是,通过现有信息渠道,公众无法获知择校费的处置办法、最终流向,很容易滋生择校腐败。  相似文献   
66.
作者用史实驳斥日本文部科学省认定合格的新编历史教科书中否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犯下的种种罪行.  相似文献   
67.
私分国有资产罪是从贪污罪中分离后形成的一个独立罪名,它与共同贪污罪存在许多相似之处.文章对共同贪污与私分国有资产罪的区别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王力军收购玉米案"折射出司法者对农民未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及工商营业执照,却从事粮食收购经营的态度。从一审的有罪判决到再审改判无罪的历程,再次质疑非法经营罪的兜底性条款,把握其司法适用的标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构成非法经营罪的"国家规定"中需要设置刑事责任条款;"国家规定"的制法主体范围仅限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和国务院;在适用非法经营罪兜底性规定时,要在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同类判断原则;非法经营罪中前置法与刑法的衔接亟需完善。  相似文献   
69.
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中的违法犯罪活动有三种理解,表现为实质违法说、刑事违法说和广义犯罪说,三种解释结论均存在逻辑上的矛盾及缺陷。立足实质刑法观的立场提出实质预备犯的新立论,通过对实质预备犯的新理解将违法犯罪活动作限缩解释下的狭义犯罪说。"狭义"应当全面结合刑法二百八十七条之一理解为准预备犯从属性说,"犯罪"理解为具有类型化的行为模式,使得本罪符合实质预备犯的特征,符合入罪机理。  相似文献   
70.
犯罪具有恶性,但并非在任何时空任何条件下都具有绝对的恶性。本文从社会学和辩证推理学的角度,论证了聚众犯除了具备犯罪的恶性,即负价值;同时,以今日的目光,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