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5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1篇
教育   728篇
科学研究   22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480篇
综合类   316篇
信息传播   3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65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191篇
  2008年   252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27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03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0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以表面肌电测试方法来替代传统的爆发力测试指标,首次提出爆发力反应时的概念,以期更科学地评价出足球选材中快速启动、持续加速、急停急转的爆发力水平.  相似文献   
82.
目的:耐力训练引起的高脂膳食诱导肥胖大鼠Irisin水平变化与脂肪组织FTO表达的关系研究.方法:以雄性SD大鼠为研究对象,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高脂膳食组(HD)、高脂膳食结合运动组(HDE)和运动训练组(CE组),以跑台训练为运动干预手段,坡度为0.,8.2m/min(相当于53% VO2 max),第1次运动15min,第2次运动30min,第3次运动45min,第4次以后每次运动60min,共运动8周,每周5次,测定大鼠体重、脂肪重量、血液Irisin含量、骨骼肌FNDC5mRNA和蛋白表达、脂肪组织FTO和UCP1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高脂膳食显著引起大鼠体重和脂肪含量增加,血液Irisin水平显著降低,骨骼肌FNDC5表达显著降低,脂肪组织FTO表达显著升高而UCP1表达显著降低;耐力训练可以显著降低高脂膳食引起的体重和脂肪含量的增加,显著升高高脂膳食引起的血液Irisin降低,显著升高高脂膳食诱导的骨骼肌FNDC5表达的降低,显著降低高脂膳食引起的脂肪组织FTO表达的升高,而显著升高高脂膳食诱导的UCP1表达的降低;血液中Irisin水平与脂肪组织中FTOmRNA和蛋白呈中度负相关;高脂膳食与高脂膳食结合运动组,骨骼肌中FNDC5mRNA和蛋白与脂肪组织FTOmRNA和蛋白分别呈中度负相关;运动组FNDCmRNA与脂肪组织FTOmRNA无相关,而蛋白呈中度负相关.结论:耐力训练大鼠可能通过释放Irisin,抑制脂肪组织FTO基因表达,进而增强UCP1表达.  相似文献   
83.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激活后增强效应(PAP)相关研究的综述,厘清PAP背后的生理学机制,阐明影响PAP的关键因素,以期进一步探讨诱发PAP的最佳策略,为我国教练员更好的应用PAP提供参考.研究发现,PAP的机制主要有肌球蛋白调节轻链的磷酸化、神经系统动员高阶运动单位数量增加和肌肉收缩时羽状角的改变.影响PAP的因素包括年龄和性别、肌纤维类型、肌肉长度、训练状态、力量水平以及肌肉激活形式等.其中年龄与PAP呈"倒U型"关系;不同性别之间,男性PAP优于女性;训练水平和力量水平越高,PAP越强烈.目前采用的激活形式主要有静力性最大自主收缩练习和复合性训练.PAP虽然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但通过选择针对不同运动员最合理的诱导练习形式,掌握好PAP与疲劳的平衡依然可以最大程度的激活PAP.  相似文献   
84.
摘要:目的:探讨补充亮氨酸对无训练史被试进行抗阻运动所致骨骼肌损伤的影响。方法:16名青年男性大学生据体重随机分为补充亮氨酸组与安慰剂对照组,亮氨酸和安慰剂组被试从测试日深蹲抗阻运动前3周直至运动后4 d分别以每千克体重150 mg剂量摄入150 mL亮氨酸或糊精溶液。测试日各组被试以50% 1RM负荷完成5组深蹲运动,每组20次,组间间歇2 min。深蹲运动前于肘正中静脉采集血样,测量大腿围、纵跳高度、膝关节活动幅度与肌肉酸痛程度,并于运动后即刻、24 h、48 h、72 h和96 h重复测试。ELISA法检测血清CK-MM、Mb与血浆IL-6,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CRP。结果:与安慰剂组被试相比,补充亮氨酸显著降低了亮氨酸组被试运动后延迟性肌肉酸痛水平、大腿中段周长及血清CK-MM、Mb、CRP与血浆IL-6含量,而深蹲1-RM值、纵跳高度及膝关节ROM组间差异则并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每千克体重150 mg剂量亮氨酸能够削弱抗阻运动所导致的骨骼肌损伤与疼痛,该效应可能与对炎症反应的抑制有关,且推测亮氨酸对骨骼肌蛋白质代谢平衡的调节作用在其中亦有贡献;2)该剂量亮氨酸不能明显促进工作肌机能恢复。  相似文献   
85.
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的力量素质水平直接决定了技术动作的速度、幅度,甚至运动耐力,因此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肌肉最大力量收缩训练法  相似文献   
86.
Myostatin属于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的新成员,是骨骼肌生长发育的负调控因子,基因突变及功能丧失的动物肌肉呈现"双肌"症状,肌肉异常发达.对Myostatin基因多态性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Myostatin基因多态性在运动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通过对Myostatin基因多态性与肌肉质量和力量的关联分析,以期作为一个有价值的遗传标志,在运动员科学选材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并对Myostatin分子在运动医学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Akt对骨骼肌质量的作用及运动训练对其影响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Akt,又称蛋白激酶B ( PKB)对骨骼肌的生长和代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与之相关的多种分子信号通路在骨骼肌质量变化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综述与骨骼肌质量变化相关的两个主要信号通路:一方面是与肌肉萎缩相关的Akt1/FOXOs/MAFbx/MuRF1信号通路;另一方面为与肌肉肥大相关的PI3K/Akt/mTOR/S6K1信号通路,从两方面介绍Akt在骨骼肌质量变化中所处的核心地位.此外,结合以上信号通路的理论基础,进一步解释不同的运动训练方式所导致的肌肉质量变化的分子机制,为运动状态下骨骼肌质量变化的分子机制提供有效的理论依据,从而为治疗与骨骼肌萎缩相关联的疾病提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8.
运用表面肌电遥测和高速摄像同步测试方法,揭示我国部分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摆动技术的肌肉用力特征。结果表明:短跑途中跑摆动技术的肌电特征表现为明显的时序性,肌肉间的收缩具有高度协调性。折叠前摆阶段,摆动腿屈髋肌的主要电位活动是在摆动初期:运动员足蹬离地面至(另一腿)垂直支撑时刻前;垂直支撑时刻后,摆动腿股二头肌长头、半腱肌的活动明显,活动时间较长;下压着地阶段,其工作性质由被动拉长转为向心收缩使髋关节伸,同时还作用于膝关节使膝关节屈,神经肌肉活动的机制十分复杂。在专项力量训练实践中,教练员应结合摆动腿髋关节屈伸肌群的发力特点,优选专项力量训练的手段,提高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89.
目的:对篮球、手球、足球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和肌肉力量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三大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特点与差异,为运动训练以及运动员科学选材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研究对象均为篮球、足球、手球二级以上专业运动员,均为男性,身高、体重、年龄和运动年限无明显差异,对研究对象进行体成分和肌肉力量测试及比较分析.结果:篮球组与手球组腹下脂肪比率、基础代谢、肥胖程度、BMI以及细胞液都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篮球组与足球组之间下肢和腹下脂肪与体重比存有差异性(P<0.05),胸下脂肪与体重比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手球运动员与足球运动员之间肥胖程度、BMI、细胞液和基础代谢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上下肢力量方面篮球运动员与手球和足球运动员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手球运动员在身高、体重、脂肪比率、BMI、细胞量、蛋白质、无机盐、细胞液方面都明显高于篮球和足球运动员;篮球运动员在力量方面比较占据优势;足球运动员身材相对较小,在体脂比率、BMI以及上下肢力量方面低于篮球和手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90.
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常发生强直性肌肉抽搐,这种现象可能与血浆中[Ca2+]下降有关。针对其采用活性钙混悬液口服法快速补充[Ca2+],预防了大运动量训练和比赛时肌肉抽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