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3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163篇
综合类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潘双喜 《精武》2004,(7):38-39
“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腿法的重要性。截拳道寸腿截击法是在近距离作战时,快速起腿截击对方进攻,并给对方以致命打击的腿法,有别于飘逸潇洒的高位腿法。其技战术特点为以攻为守,即以进攻作为防御的手段,主要体现寸腿的弹踢寸劲。  相似文献   
12.
"收发自如"无不表现在竞技体育运动之中,跆拳道腿法的"链接"自如与流畅,突出表现在技术终止后的"制动"和"快速回收",而创造第二个乃至第三个技术的流畅"链接"。1995年-2003年中国跆拳道技术在粗线条的发展中日趋完善,同时也在不断的学习研究韩国跆拳道的优秀选手的技法,如"外派学习""请进指导""教学比赛""电教临摩"等。近几年我们在世界大赛中脱颖而出陈中、罗微、吴静玉等一批国手。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现场统计法,对浙江省青少年跆拳赛技术运用情况进行了统计与分析,发现青少年男女运动员腿法运用情况基本相似,都是以横踢为主,只是男子在高难度动作上稍微突出一些;高水平的运动员各个技术动作的运用比较全面,而青少年技术使用比较单调。说明浙江省青少年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和国家级有较大的差距,今后应重视青少年基本技术的全面训练,以提高整体水平为主。  相似文献   
14.
韩起 《精武》2004,(8):16-17
八极拳腿法为何全部是中、低腿?能否将高腿融入八极拳?韩起先生的《八极拳如何拳腿连发——兼谈八极拳为什么不起高腿》将给您答案。  相似文献   
15.
32式健身拳     
本套健身拳集长拳、八极拳、军体拳于一身,健身防身于一体,动作朴实无华,神形兼备,易学易练,是中小学生难得的一套拳术。拳法有冲、穿、挑、格、盖、挂、劈、按,并以肘法“顶”为补充。步型有马步、弓步、跪步、歇步、并步。腿法有蹬、踹、弹。现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16.
胡光锋 《精武》2004,(1):38-39
新式擒敌拳是武警公安边防部队目前正在使用的一路擒敌基本套路,它比原有擒敌拳更实用。新式擒敌拳以腿法见长,手脚并用,拳打脚踢,摔擒合一,架高势小,自然实用,根据不同的情况,可一势多用,力战四门(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现择其中两路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拳谚云:"手是两扇门,全靠腿打人。"腿法在实战中威力大,得分率高。腿的长度约为人体的二分之一,拳谚云:"一寸长,一寸强。"腿的骨骼大,肌肉发达,力量大,进攻隐蔽性好。在诸多腿法中,侧踹腿使用起来灵活多变,在实战中运用最多。低可踹对方小腿、腹部,高可踹对方胸部、面部。不论是远是近,是攻是守,在任何情况下都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18.
赵继锋 《精武》2006,(8):43-43
拳谚中有“手是两扇门,全凭腿打人”之说,并非单指实际运用时凭腿法击人制胜,亦指运用灵活步法与敌周旋,以求制人而不制于人。走步作为大成拳七步功法中一个独立部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摩擦步又是大成拳其它  相似文献   
19.
陈焕明 《精武》2006,(8):42-42
中外很多武者进行腿法训练时,都是从压腿、踢腿、吊腿、劈叉类的柔韧训练开始的。这类训练开始时难度高,痛苦大,又枯燥乏味,所以我曾思考对其进行改革。后来在一次练习腿法时突发灵感:为何练腿不先从练膝起呢?经过反复思索比较,我发  相似文献   
20.
文龙 《武当》2006,(8):21-24
八卦掌有基础腿法七十二种,连环腿法六十四种,混元腿法六十四种,地趟腿三十六种,腾空腿法七十二种,龙行腿法三十六种,金鹞腿三十六种,雁形腿法三十六种,雀形(包含燕形、鸡形、鹤形三种)腿法七十二种,手腿阴阳金刚连环腿一百零八种。其它腿法还有搓腿七十二种,摔腿七十二种等等。燕雀腿便是雀形腿法的一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