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教育   769篇
科学研究   344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31篇
信息传播   9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地理教育》1997,(6):1-1
自然资薄是区域可持续发展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程度如何不但影响区域经济和社套发展.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生态环境的发展,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与劣势时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徐晓燕 《学苑教育》2019,(12):91-91
大自然中蕴藏着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中俯拾皆是的优质自然资源,丰富幼儿美术教学内容,通过营造自然氛围,精选活动材料,展开家校互动,以期实现调动幼儿学习认知,萌发幼儿创作体验,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的教学目的。教师为幼儿创设自然、宽松、谐美的学习情境,让幼儿通过与大自然的近距离接触,体会到美术创作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幼儿审美能力的提升,使幼儿在美术教学中实现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3.
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科技素质,培养造就科技"后备军",与改善自然资源不足、人口负担过重深层次制约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 科普教育不是要人们背诵A、B、C、D,更不是要人们背诵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 科普教育是要人们从实践中学会认识客观世界,"按规律办事"。 想一想荧屏上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就知道科普的重要了。浮力和载重是一对矛盾,可总有人超载,不光在风大浪急的大海里翻了船,就是在风平浪静的湖泊小河也倾覆了,造成人民生命  相似文献   
14.
李书红 《中学文科》2007,(7):108-108
一、土地资源 1.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居世界前6位。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体现本土化,回归生活。农村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如果农村学校依托乡土文化,从中探索乡土化的课程体系,这对于培养适合本地区发展的合格人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河北省具有外绕渤海内环京津的地理优势、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资源大省。但河北省距离旅游强省的目标尚有一定差距。我们应该更多地把视线集中于人文景观的建设上,努力打造河北省旅游文化品牌,推动河北旅游事业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福建山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 ,是福建省的林业基地和商品粮基地。本文在分析了该区的农业自然资源基础上 ,提出适合本区农业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模式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19.
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如果人类违背自然规律地向大自然过度索取,必然会导致自然生态系统服务下降。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基础,是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良性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须品,但人类对它的认识却不多,为了充分发挥水的作用,保护水资源,使人类健康生存,社会持续发展,本文从水的性质、组成、循环,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原因,水中污染物导致的健康问题,水对生命及生命活动以及工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如何保护水资源等都做了全面的论述,从而达到教育人们爱护、节约水资源,提高环境意识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