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0篇
  免费   36篇
教育   2503篇
科学研究   52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23篇
综合类   7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9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99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249篇
  2010年   204篇
  2009年   184篇
  2008年   319篇
  2007年   191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文学大家,其散文代表北宋时期最高成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的《前赤壁赋》,在这篇犹如舷歌洞萧般哀怨,又如清风明月般的美文中,我们既尝到"文学"的美味,又获得"哲学"的启发,是为"文学"与"哲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2.
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眉山考察三苏祠时发表重要讲话,对三苏文化及其家国情怀作了充分肯定。对苏轼治理西湖的经验进行认真分析、总结,确实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可以从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以民为本的执政理念、决策的科学性、强大的执行力是取得治理成效的关键因素。而“无所愧怍”的初心、实事求是的作风,对今天的从政者具有多方面启示意义。因此,从苏轼治理西湖“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不但具有历史价值,也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叶乃初 《辅导员》2011,(32):23+28
苏轼的豪放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描述的是"密州现在时出猎",下阕抒写的是"边关将来时出猎"。前者描述的是出猎的壮阔场面:倾城随太守,黄犬、苍鹰助阵,千骑卷平岗;亲射虎,老夫聊发少年狂,看孙郎。读来令人豪情满怀;后者用典志在抒写  相似文献   
104.
叶乃初 《辅导员》2011,(21):23-23,28
苏轼的豪放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上阕描述的是“密州现在时出猎”.下阕抒写的是“边关将来时出猎”。前者描述的是出猎的壮阔场面:倾城随太守,黄犬、苍鹰助阵,千骑卷平岗:亲射虎,老夫聊发少年狂.看孙郎。  相似文献   
105.
苏轼,是浩瀚宇宙中一道耀眼的星光,是茫茫大海中闪亮的珍珠,是在几千年历史长河的大浪里淘出的金子。他光照大地,明亮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苏东坡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漂泊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更是率性的一生,博爱的一生,旷达的一  相似文献   
106.
管仲、伍子胥、士燮是春秋时代的名臣。苏轼对管仲的评论主要继承了孔子的传统,在充分肯定其政治军事才能及成就外,还对他的为人做了批评;对伍子胥的评论主要从人情人性出发,充分肯定了他为父兄复仇的合理性;对士燮的评论则主要是赞扬他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相似文献   
107.
本文分五个期间论述了苏轼以诗晓画的风貌、特色、代表作以及在追索轨迹过程中应予阐释的苦干问题.  相似文献   
108.
茶,尤其是名茶,从外形到内涵都具有很强的审美意义。苏轼通过大量的诗词文赋,深刻阐述了自己的美茶思想。这些美茶思想,不仅进一步丰富了苏轼的美学思想宝库,而且对于人们研究茶叶审美也发挥着引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9.
朱少山 《学语文》2009,(1):36-37
苏轼《卜算子》(见卷首)一词作于神宗元封六年(1083年)。此时,正是他因“乌台诗案”而被贬黄州的第三个年头。作为一个生性耿直而又躬亲为国的仁人志士,苏轼满怀着“一肚皮不合时宜”(费衮《梁溪漫志》卷四载),一直与乖错甚至荒谬黑暗的现实斗争着。  相似文献   
110.
苏轼曾有言:身健在,且加餐。以这种昂扬向上的态度来比拟鲁迅,丝毫不为过。鲁迅将其满腔爱国忧民之心以自己的方式诉诸笔端时,便造就了他特有的特点与风格,也形成了我们价值观里一个最大众最普遍的形象—何戟独彷徨的斗士。事实上,我们也无法忽略,鲁迅给我们呈现出的另一种不容忽视的情感副产品—矛盾与无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