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15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01.
正《汉书》载"天人三策",是董仲舒的思想总纲,这里发表的西南大学周兵教授、日本北九州市立大学邓红教授的论文都围绕"天人三策"而展开,或聚焦其深奥义理,阐发其内在价值,或经此而批判日本学界对董仲舒的否定论调,鞭辟入里,颇值一读。"天人三策"在当时所引起的影响,可能也只限于"天子览其对而异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可能直接源自"天人三策",至少也不会是董仲舒一个人的功劳。从高祖建汉、文景之治,到武帝时代,一批又一批既酷好儒术、又通达事变并富有远见卓识的儒学政治家,从郦食  相似文献   
102.
汉武盛世的开创,离不开汉武帝本人大刀阔斧的改革。汉武帝的治世思想是与他的政治统治融为一体的,他把"尊儒兴学"融会贯通于他的政治教育思想中,作为历代帝王的模范而广泛应用于封建正统思想中。  相似文献   
103.
董仲舒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在吸收春秋名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对后世具有深远意义的"大一统论"。本文主要介绍了董仲舒政治思想的核心"大一统"论的提出背景,提出内容以及对后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4.
王光佑 《中国教工》2014,(11):38-38
“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正如董仲舒所言,身为人师,必须美道慎行,方能无愧于学生,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这个伟大的时代。那么,为师者该如何美道慎行呢?首先,教师心里要装着“爱”。  相似文献   
105.
本文从董仲舒所处的时代背景入手,重点论述了其改铸的新儒学体系中极其重要的两部分内容:"天人感应"的目的论和"春秋公羊学"的政治历史哲学;而在宏观上简要分析和解释了董仲舒哲学体系的来龙去脉,架构线索和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6.
在日中两国的学术界都存在着观点相似的董仲舒否定论,他们从怀疑《天人三策》的个别语句开始,逐渐怀疑整个《天人三策》的存在,断定这是班固的捏造,最后发展到否定董仲舒建言的、汉武帝期间实行的、被表述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日本称“儒学国教化”)这一历史事件。日本持董仲舒否定论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平井正士和福井重雅。文章指出他们对董仲舒史料的“硬伤”和“软伤”的批判有不合理之处,其使用的“根据推理的考证”的方法决非是慎重的、科学的历史研究方法,其逻辑是诡辩论。“历史学的方法”和“哲学史的方法”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存的。  相似文献   
107.
阴阳理论在董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董子对阴阳的性质、运行的方式、运行的路径,以及阴阳在行进过程中的数量和比例的变化及其在气候的变化等方面都做了详细的分析说明。从其论述看,其阴阳理论在内容上、形式上都充分吸收和利用了当时天文学和气候学的有关知识,具有朴素的科学性。在论证方法上采用了当时汉代社会普遍流行的简单类比的方式和天人感应的形式,虽然带有一定的神秘性,但似乎更多地表现了当时农业社会条件下靠天吃饭的人们的一种“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08.
从战国后期到汉初这段时间,大致属于孔子正名思想的探讨和定型阶段,其间尹文的正名尚带有黄老形名之学的先秦学派痕迹,到董仲舒则从大一统的角度,并借助名实等观念对孔子正名以及整个孔子思想做了剖判定位。随后,关于孔子正名的理解就逐渐转向从经学角度出发的正言语从而正名分,在汉、宋思想的交错中,又逐渐分化为正名字与正名分两个分支,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清末民初。整个孔子正名思想的诠释史其实也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立足、发展和主导的历史。  相似文献   
109.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学说融合了战国末期的各家学说,以儒家的天命观及其社会政治伦理思想为主线,并揉和吸收了墨家宗教神学、阴阳家自然哲学、道家人法天道等学说,最终构成了一个博大而精微的理论体系。他提出了独特的天人感应理论,并以其解释异常天象、自然灾害及其他自然现象,同时他还主张统治者应“奉天”而“法古”,又以“三统说”的历史循环论来解释朝代更替时的改历现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理论,成功地将阴阳五行引入到天与人的沟通和感应中,成为连接天象与人事的桥梁,将天道自然与人事政治紧密连接在一起,从侧面推动和影响了天学与政治的互动发展,使天学与政治的互动成为中国古代天学在历史发展长卷中的主线索。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