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623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21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4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08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肥皂剧在媒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对肥皂剧文类和其特点的分析,从大众文化和亚文化的角度探求肥皂剧所蕴涵的性别政治,以求揭示出肥皂剧所隐含的权力关系和实质意义.  相似文献   
4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道德内涵,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区的信息科技学科一直努力发挥学科德育的主渠道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学科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深入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教育资源,利用信息科技学科提倡的项目活动教学,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渗透在以学科知识为背景的项目活动学习中。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技术、运用技术,也能得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长时间持续的熏陶和提升。设计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  相似文献   
43.
论文以杜运燮诗笔下的马来半岛(含新加坡)之“空间”书写与蕴涵作为论述核心,尝试借鉴社运燮从马来半岛到中国大陆“来回”繁复的迁徙经验,并融合了场所与文学的“空间诗学”理论,以期对杜运燮的诗作里有关马来半岛之空间书写与其两个深层意涵:政治性意涵和亲性意涵加以挖掘,企图推进杜运燮诗作书写之研究.  相似文献   
44.
中国姓氏源远流长,组合了几千年中华文化精华,由它定格的各家姓氏,除有代号或符号标志,还蕴涵了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念和意向,这是一种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传统蒙学有姓氏学,其中颇为著名的一种,就是《百家姓》.毛泽东对百家姓有特别的兴趣,在做干部、群众工作,初次见面沟通情感时,往往以对方的姓和名字为题、解释、运用和发挥.因此,我们常可以从他所作的释姓析名,浮想联翩的谈古说今,从一个侧面窥见其独特文化性格和文化思维.  相似文献   
45.
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科技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然而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伴随而来的问题也愈发明显和尖锐:由于现代社会工作节奏快、压力大,心脑血管疾病及各类心理上、精神的疾病频发,很多人出现了亚健康的状况,健康和养生成为热议话题。  相似文献   
46.
碧山咏物词所凸显的"沉郁"特征,既指凝重郁结的情感状态,又指蕴藉深厚的艺术境界。碧山词中悲悼家国之感恨与自伤身世之落寞紧密相连,形成沉厚郁结的情感内蕴;同时,碧山词为情造文,承继比兴传统、运用唱叹笔法,借咏物以抒情,从而熔铸出其所独具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7.
<正>人们常说:“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由此可见语言与数学在思维的层面上能够统一起来.在我们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曾有古人写下了许多谚语和典  相似文献   
48.
教育是张伯苓和顾拜旦共同追求的思想核心.张伯苓倡导的南开精神中蕴涵着参与体育运动比取胜更重要、公平竞争是一种公德、竞争奋斗体现着时代精神、爱国主义是民族自强的精神动力、传播奥运理念、追求世界和平、友谊、进步.这些丰富的内涵同顾拜旦倡导的奥运理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49.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蕴涵的历史、文学、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文化宝藏,至今没有穷其底蕴.<史记>的文学性反映在人的情感因素、描写对象与内容、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而证明<史记>的文学性质.  相似文献   
50.
在第九届全国深化小学数学教学改革观摩交流会上,北京市宣武区于萍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一节课,语言朴实,引导自然,恰如其分地诠释新课程理论下计算教学的新理念,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