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2篇
教育   98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长期以来,红学者对林黛玉的至情至性评价很高,对薛宝钗的评价却一度偏低。在50年代学术大批判运动后期,宝钗甚至被戴上"美女蛇"的大帽子。本文就加注在她身上的五大主要罪状进行辨析,尽可能还给薛宝钗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2.
东周时期,礼坏乐崩,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冲击,道德虚伪的风气逐渐盛行。这种现象的产生与我国古代的礼乐文化密切相关,它是周礼名实分离状态下道德价值观日益衰落而催生出的必然产物。  相似文献   
23.
本文着重剖析了本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的作家SinclairLewis如何抨击20年代美国小镇的狭、肮脏和丑陋 ,以及其所孕育出来的一群虚伪、顽固、无知的地方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24.
韦小宝是金庸小说典型人物中的典型,本文试图通过小说所提供的人物、情节等表象,深入解析从主人公韦小宝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归属于历史文化范畴的潜含信息,即韦小宝式的历史文化逻辑,旨在探讨金庸小说人物形象的积极意义,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5.
作为金庸武侠小说的颠峰之作,《笑傲江湖》自问世后便深受读者喜爱。作为武侠小说其在华语世界长盛不衰一定有其独特的魅力,而对这部武侠小说的理解仅停留在表面的打打杀杀显然太肤浅了,本文希望通过解读小说的主题及其人物形象,让我们重新感受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26.
语文课程应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然而,我们会发现不少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耍弄花拳绣腿,变着法儿追求虚伪的美丽。本文对其中以滥用表演法、"放羊式"的讨论、把耍花样当作创新等几种情况进行解剖、分析,呼吁语文老师远离这虚伪的美丽。  相似文献   
27.
《我弥留之际》的父亲是一个懒惰自私、懦弱虚伪,并且是一个贪婪的父亲形象。  相似文献   
28.
作为中国话剧艺术的一座丰碑,人们在不同时期对《雷雨》给予了不同的理解和再创作。而关于周朴园对鲁侍萍感情的解释更是莫衷一是,其中有"少爷对丫鬟的玩弄说"、有"虚伪说"、"抛弃说"。无论哪一种都没有真实地反映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情感。在否定以上几种学说的基础上提出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真情实感说,提出周朴园是爱鲁侍萍的,并且爱得刻骨铭心。  相似文献   
29.
墙的故事     
不知哪位哲人说过:虚伪是一朵没有生命的假花,永远结不出真诚的果实。 记得上初二的时候,我的心灵里就开过一朵假花,这朵假花,在我的心灵里筑起一堵虚伪的墙,让我饱受了精神的折磨。  相似文献   
30.
《小伙子古德曼·布朗》是霍桑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讲述了布朗的一夜传奇故事。借用解构主义的批评策略,通过对文本的细致阅读试图颠覆文本中存在的二元对立因素——善-恶、真诚-虚伪,从而颠覆小伙子布朗的形象,认为:古德曼·布朗不是善的而是恶的,他毕生追求真诚却最虚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