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3篇
科学研究   29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多么富有诗意的画面。但要是一艘小船儿缓缓向你驶来,上面不仅没一个人影,甚至没有浆和任何动力,那恐怕你要以为是见鬼了。原谅你的大惊小怪,这是人们刚发明的一种无需动力的小船模型。不过目前这种船很小,只有2厘米长,而且只适合在平静的水面上行驶。  相似文献   
12.
利用力敏传感器的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测定了不同葡萄糖溶液浓度的表面张力系数,测量液体的表面张力系数方法很多,有毛细管升降法、拉脱法、最大气泡压力法等,本实验采用拉脱法,测出相同温度和不同葡萄糖浓度下表面张力系数。通过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不同葡萄糖浓度的表面张力系数和葡萄糖的浓度关系,葡萄糖的表面张力系数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正一次科学实验星期六,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小雨,我在家里津津有味地看《十万个为什么》。书中有一篇介绍水表面张力的短文,我觉得很好奇,心中产生了许多疑问。为了亲眼见识一下表面张力,我便照着书中所说的方法做起实验来。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朱利氏弹簧秤拉脱法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精密电子天平测量液体表面张力系数的新方法,利用该方法可降低拉脱法实验中不利因素的影响,提高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5.
改进了FD-NST-I型液体表面张力系数测定仪的吊环水平调节和升降台的升降,减小了测量误差,同时能够使学生更深刻认识影响实验测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2013年6月20日上午10时,"神十"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些学校都组织师生共同观看。通过观看直播节目,学生们了解到失重条件下物体运动的特点、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加深了对质量、重量以及牛顿定律等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选修3—3有关表面张力在第七章第3节和第九章第2节都有出现,分别用实验和图片展现。笔昔在教学中发现书本安排的实验和图片教学有可以创新和活用之处。  相似文献   
18.
亲水基团PEG分子量对漆酚基乳化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漆酚(U)、环氧氯丙烷(ECH)、聚乙二醇(PEG)为原料制备一系列漆酚基乳化剂(UE).用IR、^1H-NMR对UE的结构进行表征,用吊片法测定UE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并研究了UE的溶解性、乳化性、起泡高度等性能.结果表明:UE仍然保留了漆酚分子的不饱和长侧链;所制得的UE均溶于水且都能较好地降低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亲水基团PEG分子量的增大,UE降低表面张力的能力降低;PEG分子量对UE的起泡能力影响不大,但对UE乳化自油的能力影响较大,当PEG的分子量为1.0×10^3时,所制得的UE10的乳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刘瑞晨 《物理教师》2008,29(10):36-36
在液体的表面取厚度等于分子作用半径(10^-9m)的液层,叫做表面层。表面层的液体分子,一方面受液体内部分子的作用力F1,同时还受到与其接触的气体或其他液体的分子作用力F2,当F1与F2的合力不为零时,表面层的液体分子在合力的作用下处于一种紧张状态,使表面层液体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即表面张力。学生在学习表面张力时,容易和浮力相混淆,为此,笔者设计了以下3个实验,  相似文献   
20.
本介绍了用表面张力与水膜高度来模拟演示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关系的方法,阐述了演示原理,描述了演示过程,并给出简单演示装置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