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7篇
  免费   3篇
教育   809篇
科学研究   39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112篇
综合类   28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2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9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21.
赵壹《刺世疾邪诗》与《毛诗序》所言"变风变雅"相似,是东汉末年礼乐衰微背景下的变风变雅之调,因而言词激切、怨愤深广。赵壹虽未列名党锢,观其交游、性情、言行可知其人也深受当时党人以气节、清名为尚风气的影响。党人狷介婞直风尚在诗歌中表露无遗,大异于温柔敦厚的中和之美。两汉之诗多入乐可歌,诗、乐联系紧密,诗常以歌名,《汉书·艺文志》所载诗歌等皆为入乐歌诗,东汉文人诗也常入乐可歌。赵壹诗作是明确可信的东汉文人五言诗中最早独立于乐歌的作品。赵壹《刺世疾邪诗》二首分别以诗和歌命名,秦客为诗与鲁生作歌同时出现,鲁生作歌类于班固所作歌诗《咏史》,而不涉乐歌的秦客为诗则表明当时文人五言诗开始独立于乐歌。赵壹诗作最早显示出文人五言诗创作由入乐到去乐的倾向,为之后五言诗的发展打开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22.
西汉中后期的一批官僚已或多或少地具备了六朝门阀的某些政治、经济特征。由此,可论定西汉中后期是门阀士族的萌芽期。  相似文献   
23.
西汉时期经学对史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汉时期,儒家经学成为统治阶级的主导思想和正统学术,对史学产生了深刻影响。一方面,经学的繁盛为史学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为史学编撰准备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和著作形式,丰富了史学的历史认识和历史理论。另一方面,经学的独尊又使史学失去了独立的人格意识和认识模式,导致史学地位下降,沦为六艺之末,妨碍了史学的进步和成长。这可以从司马迁、刘向等人的著述中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24.
城墙,是古代都城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在现代社会依然可以看到的保留在地面之上的城墙,在地下也存留着大量的都城城墙的遗址。作为都城,西汉长安城和汉魏洛阳城地位之重要是不言而喻的,这两座都城的城墙均埋藏于地下。比较两城城墙的各自特点,研究长安城和洛阳城的形制等方面的差异及其中包含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5.
西汉王朝不断依据自身的实力调整对匈奴的政策:汉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实行"和亲政策",赢得了休养生息的机会,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从汉武帝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实行"征讨政策",不但没有征服匈奴,反而使汉朝国力衰退。元狩四年以后,对匈奴实行"绥抚政策",又使经济恢复发展起来。从西汉王朝对匈奴民族政策的演变过程看,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只有在和平的社会环境中,社会才能健康发展,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相似文献   
26.
宋代学在我国学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而宋代学的辉煌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独特风貌,是与当时的社会环境紧密相连的。本把宋代学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北宋初期、北宋中叶、南宋初期及南宋末年)就这四个时期的社会环境以及在其特定的环境下涌现出的杰出作家做了初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27.
西汉的监察制度承于前代,远迈后世,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以皇权为中心的监督机制的主要构成形式。从中央与地方分级的角度划分,西汉的监察制度可分为以御史府、司直、司隶校尉为主的中央监察体制和以监御史、刺史、督邮等为主的地方监察系统;从权力制衡分离的角度分析,则主要表现为监察权与行政权相互分离,监察官与行政官相互牵制、彼此制衡,中央与地方多级监察的监察体系。试以西汉监察制度的研究为视角,探析西汉廉政制度建设的概况。  相似文献   
28.
本文叙述了杨公骥先生破译《巾舞歌辞》的经过,以及赵逵夫研究《巾舞歌辞》的一些情形。以杨公骥《巾舞歌辞》校本与赵逵夫《我国最早的歌舞剧(公奠舞)演出脚本研究》中的“复原本”进行对照,并列举赵文中错误10例,从而证明赵逵夫不是《巾舞歌辞》的破译者。  相似文献   
29.
刘贺在昭宣之际的被拥和随后的被废黜(简称为立而复废)是西汉历史和经学史上的大事。对刘贺政权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促进经学史研究的发展。结合刘贺立而复废的背景、原因和影响对汉宣帝时期增立《谷梁春秋》博士进行新的考查,以便得出新的结论并进而引起对于汉代经学研究的思考。  相似文献   
30.
历史人物作为中华文明千年历史的承载者,其有关记载呈分散化、泛文学化态势,多散布于叙述、逸闻或人物志等古籍中,缺乏系统化的知识组织。为提高古籍知识资源的利用效率,文章以人物知识为数据主题,引入关联数据来重构历史文化知识资源组织体系,以便深度利用。文章以《汉书·艺文志》中西汉经学家群体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相关研究阐述;其次完成数据资源的数据分类、实体属性阐释、词表构建以及本体模型的确定;然后搭建相关知识关联的组织框架,并对知识组织框架中的源数据层、数据转换层、数据关联层、知识应用层进行阐释;最后提出该知识关联的实践价值。本研究可以重现史料中西汉经学家们的学术源流,促进西汉经学家知识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为其他古籍中人物史料的语义化组织提供可参考的研究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