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9篇
  免费   6篇
教育   3285篇
科学研究   94篇
各国文化   16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111篇
文化理论   24篇
信息传播   188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107篇
  2015年   225篇
  2014年   496篇
  2013年   202篇
  2012年   221篇
  2011年   262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23篇
  2008年   299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13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61.
宋海蟾 《海外英语》2011,(13):312-313
拟声词研究是词汇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该文着重从理性义和非理性义两个层面探讨拟声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表义功能。  相似文献   
62.
释“庚”     
"庚"字的本义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说。从对古今学者观点及"庚"字后起义项的分析来看,"庚"的本义应该是"有耳可摇之乐器"。其演变过程应为:"庚"从"有耳可摇之乐器"的本义引申出"接续"义和"更替"义,表示天干第七位及年龄是"庚"的假借义。  相似文献   
63.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过程中许从多学生厌学、成绩低下的原因,是记不住、记不牢英语词汇。因此,英语成绩分化往往是从记不住单词开始的,而问题的症结则在语音学习上。当前鲁教版(由人教版Go for it改编)初中阶段词汇共达2500个左右,而音标教学没有较为合理的安排,只在教材前言内容中有所体现,音标学习素材过于分散,致使学生短期内学不会48个音素,这样就无法拼读和正确有效地记忆单词。学生刚开始学习英语时一般兴趣很高,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生词越来越多,读不出,记不住,或者  相似文献   
64.
口是由象形字演变而来的一个字,至今基本字义不变,指的是能吃饭、会说话的嘴。其实,从古代造此字开始,口的说话功能被挤到了第二位,最重要的是指吃饭。其他意义则是口的借用义、引申义了。  相似文献   
65.
潜藏的悲悯     
痛苦多艰的罗素曾说:如果可能,我乐意再活一次!《论语》中孔子说: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鲁迅先生也说过:这是怎样的幸福者和哀痛者?这些乐与忧本身是一种悖论,但却似乎潜藏着某种生命价值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请以乐与忧为话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乐与忧本身是一种悖论,但却潜藏着某种生命价值的真谛,究竟是什么呢?我想,这一定是悲悯!  相似文献   
66.
涅槃学派是传承、研习《大般涅槃经》而形成的一个学系。涅槃学派的传承以道生为第一人,但是其形成始于两晋时代的三大系统:鸠摩罗什、庐山慧远、昙无谶为首的学术团体。南朝许多著名涅槃师,如道生、慧叡、慧观、慧严等曾习于鸠摩罗什、庐山慧远,他们对"涅槃"的理解,影响了南朝的涅槃学派。而通过详细考察道生的生平与著作,可以认为《十四科义》应该是指除《法华经义疏》、《维摩经义疏》、《泥洹经义疏》、《大般涅槃经疏》、《小品经义疏》以外的其他十四篇文章。  相似文献   
67.
"认定"义动词大致分为两类:"内向"动词与"非内向"动词。其中,"内向"动词可以形成两种不同的句式,一种是"主动宾"结构,另一种则是双宾句。构式理论认为这两种句式属于不同的构式,具有不同的构式义,双宾结构整体上具有"取得"义。"内向"动词之所以可以进入双宾语"取得"句式,是因为这类动词表示使句式义表示的动作行为得以实现的"手段",即通过"结交"这种手段而有所得。"主观性"是语言的一种特性,当说话人想要表达某人通过"结交"的手段有所得时,则会采用这种"取得"义双宾句式。  相似文献   
68.
在晋方言的入声字中,“圪”字是出现频率很高的字。它作为词头在晋语词汇的构词中有很强的语法功能和表义功能。“圪”在晋语中有个特殊的用法,它常常作为虚词用于名词、动词、量词和形容词前表示“小”和“稍微”的意思。文章试图通过对“圪”头“小”义这一语言现象进行系统的描写和研究,从而深入探求“圪”的语义和语法功能。  相似文献   
69.
本文谨对《古汉语虚词手册》中所指出的有关通假字,试提出个别的商榷性意见。  相似文献   
70.
声训辨     
声训历来被认为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训诂方法 ,同时也是一种探求语源的重要方法。但声训到底包括哪些内容 ,右文说和因声求义说属不属于声训 ,各家看法却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对汉语史的考察认为 ,声训是以声通义这一训诂方法的统称 ,它从古至今都在发挥着应有的作用。上古声训、右文说、因声求义说是一脉相承的体系 ,这正体现了声训从萌芽到发生、发展直至成熟的漫长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