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13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正>古诗词教学的关键词是什么?是"诵读"吗?"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传统的古诗词教学方式,似乎不能适应现代社会高效率的要求。是"讲读"  相似文献   
92.
清人汪森的<粤西诗载>收入自秦汉至明末游宦桂东的88名诗人在桂东创作且吟咏桂东的诗作212首.没有收进<粤西诗载>的游宦诗人和歌唱桂东的诗词还有很多.从这些游宦诗人在桂东的文学书写,可以读到各时代诗人的诗心,诸如迁谪之情,隐逸之念,用世之心.他们对桂东地理、风土、政治的记录,是研究桂东政治、经济、文化、旅游的重要史料,他们的诗作为桂东文学的繁荣增添了绚烂多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93.
吴甸起 《青年教师》2009,(12):48-50
拟人移情活脱如真 状物移情,只要能敏锐准确地抓到情与物的某种联系,即可入句成诗,巧妙构境,在情的外移和物的选择上灵活性较大。  相似文献   
94.
吴甸起 《青年教师》2009,(11):44-46
动静相映变化有致 写诗、造境,要讲求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无小,无以显大;无近,无以显远;无下,无以显上;无白,无以显黑,如此等等。古诗词创作讲究对仗,即是造境辩证法的体现。比如,“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等。  相似文献   
95.
在中国诗歌史上,王维被称为“诗佛”。王维是十分精通佛理的诗人,作为“诗佛”,王维的诗作很多都是浸润于佛理的。王维一生习佛,最初是因为风气的浸染,但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多,特别是中年以后政治上的压抑,佛教越来越成为他精神上的安慰。在王维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佛教是深有体会,也是有所得的。王维的田园山水诗中,有许多诗作寓含了一种禅意,但这种禅意的表现不是纯粹的佛理说教,而是写出了一个蕴含禅理趣味的优美的意境。这正是习佛甚深的诗人在艺术上得佛理禅心之助而精妙绝伦的地方。  相似文献   
96.
董希平 《天中学刊》2005,20(3):75-81
中唐是早期词史发展的重要阶段:彼时的文人词作者皆为声名卓著的诗人,尚无专业的词作者出现;其时的文人词与诗没有明确的界限与分野,演唱实践中诗词并用、难分彼此,词尚未成为独立的文体;词在意境、取象、表现情感等方面,都有鲜明的中唐诗歌的特点.可以说,中唐词是诗歌影响之下的诗人之词.对于中唐词这一特征的考察,揭示了诗歌对于早期词发展的影响以及早期词体建设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97.
唐代诗歌以形象生动、情韵丰盈取胜,不少诗人交朋结友,对人对己,严格要求,真诚相待,肝胆相照;他们的诗歌抒写人生命运,洞察人间世态,袒露内心真诚,歌赞美好情意,传递正能量,鼓舞慈悲心。细细吟咏,大有裨益。先看大诗人李白。李白一生豪放乐观,喜交朋友,他的朋友除了权豪政要、王公大人、文坛名流、江湖名士等大人物之外,  相似文献   
98.
诗心与佛心     
诗心之所以通于佛心者,一是始于喜悦,即超越功利;二是止于智慧,即看破放下;三是慈悲,即人文关怀;四是金刚怒目,即诗可以怨。此外,传统诗歌的方法也是通于禅的。依奥登之说,"欢愉之辞"可以帮助我们更能欣赏人生,"穷苦之言"则帮助我们承担人生的痛苦,这是一块金币的两面,缺一而不可。所以陶渊明说"欣慨交心",弘一法师说"悲欣交集",王蒙说"泪尽则喜"。  相似文献   
99.
每一个儿童都天然地具有一颗诗心,但在他们的成长之旅中,诗心往往会悄无声息地被遗落在某处。如何能让儿童天然的诗心永葆?显而易见,没有比"活着"更具有意义的事。活着,本身就充满诗意,即或是泪水、哀愁和苦难亦是构成诗歌本体的重要内容。一颗被诗性滋养的心灵,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胸怀、格局,以及艺术人生的宽度、厚度和广度。  相似文献   
100.
享有“一代之奇”、“特绝之作”盛誉的传奇极盛于中唐之世,个中缘由自然不少。本文认为,史籍固有的诗心因素在唐初八史撰著中急剧膨胀及其深刻影响,中唐社会气候促使传奇创作竞争机制的确立,也是不容忽视的两个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