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2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9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何明芳 《语文天地》2010,(10):25-26
《尚书·尧典》曰:“诗言志,歌咏言,声依永,律和声。”诗歌在中国古代,至少在唐宋之前都是可以唱的.可见,古诗文演唱吟诵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传统。然而,随着诗歌革新运动的开展.诗歌单剩下了“诗”.而“歌”成了诗歌的虚名。特别是五四运动后,我国国学文化出现了严重的断层,导致诗歌教学成为单调的讲解课,而学生面对古诗,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最终的结果是,只能背诵、默写,死记老师的讲解.不能深入体会诗歌的意境.这恰恰丧失了诗歌创作者本来的意图。  相似文献   
32.
中国诗学中“志”与“情”有着复杂的关系,熊十力先生从哲学的立场提出“以志统情”的观点。志是心之所存主;情虽缘物而生,若能体现本心之德,则须与志相协。以志统情既是对宋明理学性情观的统合与发展,又体现了熊十力先生作为哲学家的独特诗学观。  相似文献   
33.
诗歌是一种简练的文学体裁。它高度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同时,饱含着作者丰富的思想和感情,即所谓诗言志。《论语·阳货》中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我们可以从诗歌中得到熏陶,得到教益,也可以从不同的诗歌中,体味到作者的心灵和脉搏,直至产生深深的共鸣。  相似文献   
34.
教学随感录     
胡昊  杨慧 《文学教育(上)》2009,(18):160-160
授课如酿酒 人生如梦亦如电,授课如酿酒,何以解忧唯杜康,贪杯固无益,所幸授课如酿酒。 风客骚人为文养气,气盛则言宜,以诗言志,梗概而多气。文章因时而著,歌诗缘事而作,或述怀抱,或托性灵,或讽世态,或寓痴情,千奇万巧,延及今世。此为语文课之五谷精华。酿酒之基也。  相似文献   
35.
英国的安若德曾经说过:"一个时代最完美确切的解释,须向这个时代的诗中求得,因为诗人是人类心力的精华构成的."而诗言志,反映时代呼声,又不能直陈,须寄情于物,通过诗的意象、意境来表现,那么,什么是意象、意境呢?  相似文献   
36.
悠悠古诗情     
常言说,诗言志,诗言情。诗人往往用诗歌来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感受,那么,诗中必然会倾注诗人的强烈情感。在浩如烟海、蔚为大观的古代诗歌当中,诗人们都表达了他们对生活怎样的认  相似文献   
37.
徐培 《文教资料》2012,(32):1-2
中国传统诗论中的两个重要诗学范畴分别是"诗言志"与"诗缘情",在由"诗言志"向"诗缘情"的流变过程中,诗学观念逐渐由注重政教本位过渡到注重情感本位,这一诗学观念的演变与当时个体本位意识的复苏密切相关。本文试结合当时的社会思潮分析"诗言志"到"诗缘情"的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38.
正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宇佩弦:现代杰出的散文家、诗人、作家、学者、民主战士。北京大学毕业,曾任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系主任。出生在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自称"我是扬州人"。1948年8月12日病逝。他的学术论著主要有《经典常谈》《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语文零拾》《论雅俗共赏》以及与叶圣陶合著的《精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等。散文有《春》《绿》《背影》《荷塘月色》《匆匆》等。  相似文献   
39.
与学界通常认为的明清两代诗歌思想截然有别的认识相反,本以为,明清两代诗歌思想间有一种不可分割的批判承联系,表现为一个否定定的完整的逻辑上升历程。按这一认识,本力求清晰地描述明清易代之际诗歌思想的诗特色。  相似文献   
40.
王莹 《大连大学学报》2000,21(1):99-101
诗言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研究中的重要概念,二十世纪中国学者对“诗言志”的研究取得了新的突破。本世纪上半叶,朱自清先生认为“‘言志’原本跟‘载道’差不多”,这是从传统诗论的角度进行研究。九十年代,叶舒宪先生又从诗歌发生学的角度提出新的观点,认为“诗言志”与“寺人作诗”有密切关系,这是“诗言志”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