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96篇
科学研究   55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西方在纠纷解决上存在着不同的机理,主要表现在纠纷解决的观念、价值、社会力量强度、不同民族性格影响纠纷解决的方式上,通过对中西方不同纠纷解决机理形成原因的对比分析,能够揭示出二者不同的纠纷解决机理。  相似文献   
32.
钓鱼不仅仅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户外活动.还是调解情绪心态的一种良药,更是建造和谐与幸福的营养素。我的一位朋友小胡,因一件小事造成了家庭矛盾,有一段生活很不和谐。在我的动员鼓励下,他们同意与我一同去钓鱼,既能游山玩水,观光望景,还能钓鱼。花钱不多,有吃有玩,岂不两全其美。一路上,风光迷人,他们有说  相似文献   
33.
张建军 《职业圈》2008,(23):121-122
文章首先根据对人的情绪的影响对幽默加以分类,接着分析了幽默在调解中的作用,并且指明了在调解中运用幽默需要遵循的大致原则。力求幽默成为调解的帮手。  相似文献   
34.
做好民事审判调解工作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解作为一种纠纷的解决方式,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为社会的发展、人类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司法建设中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实际工作中广大法官深知处理民事纠纷以利益衡量办法来解决矛盾是处理纠纷的最佳办法,从三个方面来探索在构建和谐社会中人民法院对调解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树立和落实公平正义的理念,实现人民司法价值,努力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35.
“中证”是清代州县诉讼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大多来自身份多有交叉的宗族系统、乡里组织以及士绅阶层.除在堂审阶段作证外,中证还可以参与调解纠纷、勘验案情,并于堂审结束后为当事人作保.中证参与诉讼,为知县对案情作出裁断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36.
关于法院调解的既判力,各国立法不尽相同,学理上亦多有争论。结合司法实践中的两则真实案例分析了法院调解的特征,认为法院调解程序的非严格性和调查事实的不完全性导致了调解与判决存在诸多效力差异,一旦民事调解书所确定的法律关系成为后诉中的先决问题时,不应赋予其约束后诉法院的预决效力。当民事调解存在瑕疵甚至错误时,不必局限于通过再审程序进行救济,法官可以通过合理的文义解释灵活地处理纠纷。  相似文献   
37.
大众传媒日新月异,各类电视节目之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因而栏目的品牌塑造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对情感调解类电视谈话节目的品牌化经营策略进行了探讨,希望对相关研究领域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8.
人民调解制度对于定纷止争,建设和谐社会意义重大。人民调解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有赖于调解协议效力的强化。必须通过扩大人民调解的受理范围、提高调解人员准入门槛、加大资金投入、赋予调解协议法律效力,同时加强人民法院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等5大方面,来实现调解协议的效力,从而使人民调解制度在实践中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39.
2012年刑事诉讼法增设刑事和解的规定,其中隐含着刑事和解权及调解义务的概念。刑事和解权具有与其他权利不同的明显特征,极具特殊性。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和解权适用范围的规定,存在前提不统一、逻辑不一致、适用不平等、违反司法认知规律等严重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在刑事和解权适用模式问题上,应该坚持以“调解义务”为中心,确立公权方的调解附随义务,确保公权方以相对积极的姿态促进刑事和解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40.
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是一项重要的社会议题.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对500份涉赡养纠纷判决书进行分析研究发现:老年人赡养权益保障面临孝道观念淡化、法律调控有限、精神赡养难实现、经济因素制约、子女养老压力大等困境.建议:重整孝道文化,宣扬新型孝道;完善赡养法律,增加惩罚条款;完善调解制度,注重精神赡养;提供政策支持,加强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