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495篇
科学研究   55篇
体育   16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1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53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0 毫秒
81.
《新闻界》2017,(5):64-74
中国目前的电视调解已经进入瓶颈化阶段,同质化以及媒介产品与纠纷解决机制之间的断裂造成的传播伦理危机和社会治理危机已露端倪;中国电视调解向何处去的前瞻性思考必须首先始于对自身定位的理性省察;电视调解的定位应当在媒介产品和纠纷解决机制之间谋求平衡,创造性地发挥大众传媒协同的优势,融入到社会协同治理的格局体系中,使大众传媒的传播功能、个案纠纷解决功能以及社会治理功能的抵牾、断裂得到弥合与彰显。  相似文献   
82.
提高诉讼效率是现代诉讼的价值目标之一,也是我国司法改革的价值目标之一。为了提高诉讼效率,我们在司法实践中采用了简易程序、普通程序简化审、自诉案件调解审以及辩诉交易等制度,这些简化审制度确实提高了诉讼效率,合理配置了司法资源。但刑事简化审制度也存在某些不足之处。因此,加强刑事简化审制度的研究对司法实践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
当前,学生伤害事故已日益成为困扰学校工作和阻滞学校发展的严重问题.它恶化了学校与家长之间的良好关系,也给受害学生本人及其家庭带来了难以抚慰的不幸和痛苦.如何从法律视角探析学生伤害事故的法律构成及其责任认定,充分利用各种手段妥善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减少学生伤害事故对学校教育教学秩序的负面影响,切实维护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成为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84.
人事诉讼程序建立之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事诉讼纠纷涉及婚姻家庭的和谐稳定,具有较强的公益性,大陆法系国家普遍确立了人事诉讼程序来解决人事纠纷,以示国家之重视,而我国尚未确立一项专门解决人事纠纷的诉讼机制和程序。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我国应适应这一趋势,构建我国人事诉讼程序。而笔者不以为然,认为我国在原有的制度基础上加以完善即可达到与建立新的人事诉讼程序同样的效果。  相似文献   
85.
刑事调解制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思想渊源,刑事调解以它独特的价值和优势在我国司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刑事调解制度的内涵,基本原则,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我国目前刑事调解制度完善的路径选择等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改革与完善现有的刑事调解制度,充分发挥其他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86.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亮点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从劳动争议的受理范围、劳动争议解决体系、部分仲裁一裁终局、期限、举证责任、免收仲裁费等六个方面,体现了对劳动者的倾斜保护,成为该法值得关注的六大亮点。  相似文献   
87.
随着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深度应用,技术自主性的日益膨胀对人类主体性发展带来威胁,促使人们重新审思教学技术与教育主体之间的博弈关系.文章揭示了现代技术裹挟下的教育困境,呼吁警惕对智能技术过度依赖引发的技术反向驯化和信息茧房现象;分析教育场域中人与技术的三种博弈形态——对立失衡、适应平衡和融合共生,指出技术调解是化解人与技术矛盾关系的可能出路;进而提出技术调解视域下人工智能教育的发展方向,并从"人-技术"关系维、技术维、主体维层面建构人工智能教育的实践路径,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我国民事审前程序因为附属于审判程序,因此存在着诸如:法官全程主导,当事人被动接受;诉答制度规定不完备,没有起到固定争点的作用;举证时限与证据交换不完善等缺陷。因此,完善我国的民事审前程序,应该从建立审前法官制度和强制答辩制度;完善证据交换制度;完善审前调解程序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9.
近年来,随着行政诉讼和解制度的大量应用,有学者提出了建立行政诉讼的调解制度。但是笔者认为,国外没有可以借鉴的相关经验,同时在我国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在理论上不符合行政诉讼的目的,不符合公权力不可处分的理论;在实践中不利于法院的独立和行政机关的依法行政,无端加重了法院负担,使原本脆弱的行政诉讼更加不能令人信服。因此,笔者认为我国不应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  相似文献   
90.
我国的法院调解制度由于旧有价值理念的单向倾斜,导致其立法上程序设计的简约化,制度场域的模糊,并进而引发了其司法实践中的种种缺陷。鉴于这些思考,文章从自由、效率的价值理念出发,从程序精密化和场域清晰化(“调审分离”)的角度探讨了我国法院调解制度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