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9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4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颜延之与谢灵运是元嘉文坛两位重要的作家,也是过往甚密的好朋友,他们最终却走上不同的人生之路;造成这一结局的根源正在于他们不同的处世方式:佯狂与狂傲。  相似文献   
252.
谢灵运注意到作家个性与文章风格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创作乃源于现实生活,故倾向于感物抒怀;认为文学创作应该自由地抒发真实的情感,不拘旧式,允许创变;认为文学创作活动本身与参悟玄理能够互动相得,具有舒忧娱悲、通神会性的功能.  相似文献   
253.
自然山水是中国诗歌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象,而其山水诗在诗歌中完全确立地位主要还是归功于南朝诗人谢灵运,他是自然山水诗的"开山鼻祖"。《楚辞》对谢灵运诗歌的影响是十分深厚的,谢灵运对屈原的身世具有认同感,这对他在诗歌创作上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他继承发展了兴寄的艺术手法,将情、景、理三者结合在一起。谢灵运的诗歌开启了后代山水诗歌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254.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在其《诗式》中对谢灵运诗至为推重,主要由于谢诗符合皎然为文真于情性、善于锤炼佳句,创造意境的诗学思想。  相似文献   
255.
谢灵运在他为数不多涉及到"梦"这一关键词的诗文中,有对中国传统"梦来自于神灵"观念的继承,有对"梦"的一系列契合现代梦心理学的思考,更有从佛教"果报观"出发对佛学义理的学习,进而对"人生如梦"的"空无观"的理解、继承和实际运用。谢灵运对"梦"的理解和思考是多元的,但其最多的感悟仍然是对佛家"梦"观的理解和接受。这种般若观照的"空无观"是在长期困顿和不顺的现实生活中慢慢形成并渐进变化的(从"空逝"到"空无"),反映了他在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下向佛教的移情转向,并由此影响到隐居后的文学创作和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256.
谢灵运和李白这两位山水诗人,在经历、文化、审美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和一种内在的必然联系。因此,在诗作创作上有许多契合点。同时,李白对谢诗又有一定的借鉴和超越  相似文献   
257.
谢灵运的个性及其悲剧性的一生影响到创作心理方面,主要表现为傲性自负、彷徨失落和自娱自伤三个方面。大谢以其独特的生命内涵和心理势能,铸就了中国山水诗的首次辉煌。  相似文献   
258.
20101月11日,应温州龙湾区文联之邀,82岁高龄的台湾诗翁余光中偕夫人及幼女同游温州雁荡山。他观瀑布、乘竹筏,又登温州市区的谢灵运遗址——池上楼,评条屏、品美食诗翁面对众人,引吭高诵:“大江东去,浪淘尽……”这使我们想起他八十寿庆的盛况。  相似文献   
259.
品味歙县     
我行走在古徽州大街小巷,慢慢地品味,细细地琢磨。有时候,我会把耳根贴在古城墙上,细细地倾听历史前进的脚步声;有时候伸手抚摸光滑的练江边缆石,揣摩久远岁月留下的生活印迹。小城光是中间三座大石桥,宋代的,巍峨又精巧,令我折服。这一切,先辈早已经用最美的文字描绘过它们了。比如那位山水诗人谢灵运惊讶这里是“江山共开日广,云日相照媚”;曾在古婺州留下八咏楼的沈约用“千纫为乔树,百丈见游鲮”赞叹这里树木的葱茏和江水的清澈;李白来这里寻找隐士许宣平不遇,却在太平桥畔的酒楼里面写下名句:“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