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53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谢赫在《古画品肃》中首先提出“六法,并以此作为一种标准对画家及其作品进行品评。魏晋之后,画家与批评家在实际运用中无不以此为准强。可是,在运用这一尺度中,往往由于论的视角及观念上的差异,从而造成了对“六法”真义的歧解,其中不乏偏颇之见。这种歧解热必造成标准的混乱,从而带来绘画创作与品评的随意性。当代中国画所面监的危机,从某种意义上讲与这种认识上的偏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究其深层原因,与我们的理解和运用“六法”时已不再去考察其产生的背景,不再从谢赫对“六法”运用的角度来理解它有关。直解“六法”真义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2.
"据意构形"被公认为字的早期来源,但多数表意字从未用于本义,从而属于假借字,给传统造字理论留下无解难题。其实这是"据音构形"所致,即以词音相同为据,取形彼词记录此词,故貌似象形实为假借。理由是:构形多元化使其成为可能;同音词是其独特造字理据;据意构形的局限使其成为不得不使用的造字方法;它比其它造字方法更具普适性和精确性;甲骨文中大量只借表它词的表意字是其证据。  相似文献   
203.
闫妍 《考试周刊》2013,(94):123-123
据调查研究表明,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大的难题。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需要借助以下方法: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单词记忆具体化、生动化;利用教具加深记忆;在游戏中巧记单词;利用有效的时间记忆单词。  相似文献   
204.
“玉不琢,不成器。”可见“雕琢”之功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但如何去因材施“琢”,使每一块“浑金璞玉”都能够物尽其材、避短扬长,最终被雕成精美无瑕而又各具特色的艺术品。这里面恐怕就有更大的学问了。明人魏学咿在他的《核舟记》一文中便给我们推出了一则成功者的范例。他的成功之道,我觉得很值得我们这些“琢人”者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205.
囧老师 《华章》2011,(7):52-52
正所谓,中国汉字博大精深,人们在惊叹于造物主造人的神奇时,又不得不佩服古老汉字文化的传承,从甲骨到象形,由繁体至简化,很多形声意合的字人们已大致遗漏难辨了,就让囿老师带着大家一起结识一下这些寂寞已久的汉字,探索一下这些汉字背后所代表的形义吧……  相似文献   
206.
文章主要分析了网络流行语英译过程中出现的词汇空缺类型,包括:简缩类词语空缺、谐音类词语空缺、"象形"类词语空缺、叠音类词语空缺、方言类词语空缺;同时探讨产生空缺的原因包含社会生活环境不同造成的空缺和语言结构形式差异造成的空缺等。  相似文献   
207.
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遵循汉字规律学识字,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来呈现,可大大提高识字效率。一图字对照,学习象形字象形字来自于图画。随着汉字的发展,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象形字发展到楷书,已经不再"象形"。识字活动中,象形字要"象形",必须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行图文对照学习。《赠汪伦》中"舟"是象形字,教学时,笔者图字结合,形象地将木船的样子展示在学生面前,凸显了象形字从图形到文字的演变过程。汉字在学生眼里不再是冷冰冰的方块字,而是一幅幅活生生的图画:  相似文献   
208.
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单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构建英语知识大厦的基石。虽然在小学阶段,对单词记忆的要求不高,但单词掌握多少和熟练程度直接影响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准确性,单词量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因此,是否能够巧妙的记忆英语单词成为小学生能否提高英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9.
正研究汉字学需要注意到它的基本理论问题,即汉字的性质。它的性质是什么,应该从哪个角度认识和了解汉字的性质?自从上个世纪开始,汉字研究课题就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虽然一直没有统一认识,但是,通过众多学者的研究,这个问题还是能够得到解决。本文主要是在参考和借鉴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一、讨论汉字的性质,不能只就汉字论汉字问题国内研究汉字学,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入手,分别是广义角度和狭义角度。其中狭义角度对文字学的定义主要  相似文献   
210.
尹钟宏  邹仁 《华章》2007,(10):171-172
本文在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得"的虚化有了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使得我们在对带"得"的结构分析时有了可靠的参照,《五灯会元》中带"得"的结构相当多,语法形式相似,但表示的语法功能、语法意义却有区别,"得"的虚化程度也不一致,下面我们主要对"V 得 (O)"、"V 得 (O) C"等表示结果义的述补结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