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4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225篇
科学研究   95篇
各国文化   22篇
体育   76篇
综合类   52篇
文化理论   17篇
信息传播   36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62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30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00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05篇
  2006年   85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14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君史"与"民史"之争为19世纪末叶、20世纪初年的中国史学界热议话题。新近整理出版的四部京师大学堂中国史讲义中,屠寄的讲义已多少染上了一点民史的色彩。陈黻宸的讲义强调人类历史发展的公理与公例,专门讨论"社会之原理",是对君史的一种对抗。王舟瑶置学术史于第一位,也有疏离君史、接近民史之意。但王舟瑶认为旧史学中有君亦有民,不能引申为旧史学只是君史。汪荣宝大讲清代政治、军事和外交,叙述爱新觉罗一姓之兴衰,所编讲义基本上可以认定为一部清朝君史。于是,我们观察到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编纂民史者,反对摒弃旧史学;撰写君史者,又深谙新史学。君史与民史在京师大学堂的讲台上共同演绎了史学的变调。这或许不合乎人们固有的印象与想象,但却可能更接近清季史学的真相。  相似文献   
42.
当儿童看到彩虹、明月、鱼游水中、蚂蚁搬家时,就会产生许多  相似文献   
43.
"民汉合班"是新疆高校近年来为缩小民汉教育质量差距而采取的一种教育模式,是"民汉一体化"教学思想的表达."民汉合班"的班级主体构成打破了以往单一民族成份的格局,由此也带来了班级文化呈现主流民族文化及少数民族文化共在的多民族文化并存态势.文章从文化共生班级文化内涵解析入手,论证了"民汉合班"追求文化共生班级文化的价值,并提出了构建文化共生班级文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44.
《诗经·卫风·氓》中的“氓”应为“自他归往之民”,即外来移民;《诗经·小雅,采薇》中“不遑启居,牙严犹之故”中的“启居”,其义应为作息,即过正常生活。徐本《大学语文》文选中的两个注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5.
古代湖南自然灾害救济的类型据赈款赈粮的来源及施赈主持者可分为朝赈、官赈和民赈。朝赈、官赈主要依靠国库或地方库藏,主要来源于人民交纳赋税,为弥补不足,历代还通过捐职、赎罪、用羡余和假馈纳等途径增加赈源。民赈由民间义绅自愿捐纳。历史会永远记住那些为赈灾救灾作出过贡献的人。  相似文献   
46.
韩国语初级阶段准确发音会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由于师资结构、教材字母编排等诸多因素,实际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有的学生刚开始接触韩国语发音就失去信心,从而不敢表达,如此就达不到实际教学的目的。在字母教学中引入"训民正音"的制字原理进行指导语音教学,会更有效地帮助初学者掌握语音。  相似文献   
47.
本文阐释了客家民系形成过程中不同地域的历史作用,从而指出了不同时期的“客都”所在地,力图客观地论证客家民系形成的历程。  相似文献   
48.
陆九渊的贡献不仅仅局限于他的哲学和教育上,还表现在他对“化民”思想的重视与战行上。深入探讨他的“化民”思想产生的原因,笔者以为主要是两点:一是家学影响,二是时代促成。  相似文献   
49.
童年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我就是画中的树木;童年是一首美妙的乐曲,我就是乐曲中的音符。每个人都有金色的童年,我也有一个美好、快乐、色彩斑斓的童年。这周六,妈妈带我去城里玩。车在大街上穿行,往车窗外望  相似文献   
50.
解庆锋  侯瑞华 《文教资料》2011,(26):163-165
民族地区高校是多民族聚居的校园,民汉大学生之间的信息传播是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符号互动,教师在其中发挥着中介与桥梁的作用,扮演着舆论领袖的角色。在多元文化价值观念共存的社会环境中,族际跨文化传播需要关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观念的整合,高校教师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