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2篇
科学研究   8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2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本研究对足踝损伤和正常的高校男大学生进行比较,采用比利时足底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就个人正常步态自然行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足底压力各部分区域到达最大峰值压力的时间,损伤足与正常足有明显的差异,且损伤足明显比正常足所用的时间长。  相似文献   
52.
11~12 岁肥胖儿童不同步速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及步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运用footscan 7.9 压力分布测试系统,对济南市文东小学10 名和山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15 名学生(年龄在11~12 岁)进行足底压力分布和 步态特征的测试。以BMI>26 为肥胖判定标准,将学生分成两组(正常组与肥胖组)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步行时儿童足跟负重比例相 对要高,而肥胖儿童随着步速的提高,足跟部压力显著增大。(2)慢速行走时候,肥胖儿童的步长显著高于正常儿童,随着步速的提高,正常儿童 的步长显著提高,而肥胖儿童的步长显著降低,慢速行走时,肥胖儿童较正常儿童采取大步慢行的方式,而快速行走时,采取小碎步的快行方式。 (3)无论是正常儿童还是肥胖儿童,随着步速的增加,步宽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53.
7岁健康男童裸足行走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助足底压力测试系统,获得20名7岁男童裸足行走时足底压力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儿童足底压力曲线与成人略有区别,第2峰峰值略大于第1峰值,最大压力大部分出现在足跟,左右足表现压力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足弓部位的着地面积偏大,且足趾部位着地面积相比偏小等特征。  相似文献   
54.
研究采用比利时Footscaninsole 2.39测力鞋垫对优秀拉丁舞运动员进行测试,从足底压力中心轨迹、足底压强曲线、脚底各个分区的压强峰值和压强峰值时相五个方面探讨拉丁舞不同舞种足底压力动态分布特征。研究发现伦巴、恰恰恰和桑巴舞运动中的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呈现出由内侧往足中部经一拐点后往外侧上方移动的规律,且压强曲线为双峰曲线,牛仔舞的为单峰曲线;拉丁舞运动时力集中在前足内侧跖骨区,足跟和足外侧跖骨区所承受压力较小;不同舞种足底压强峰值时相呈现一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55.
大连游     
正经过四小时车程,十三小时船旅,终于到达了我朝思暮想的大连。"大连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这座城市极具历史意义,是《七子之歌》所描述的其中一子……"伴随着导游热情的讲解,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的老虎滩。从前,山上有只猛虎伤人。小龙女的丈夫——石槽为使百姓安宁,决定上山除虎。石槽挥剑砍掉了老虎牙,落到海里,成了虎牙礁;拽住虎尾巴,  相似文献   
56.
人机交互始终是社会专家学者研究讨论的热门话题,为了计算机与人体的交互功能能够得到实现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柔性力敏传感技术的新型人机交互方法。首先通过柔性力敏传感装置检测到足底的压力值,之后利用数据跟踪的方式进行足迹跟踪,基于帧间变化向量的步态进行识别,这种识别方法能够较为快速的对下肢动作进行识别做出反应,且能够实现下肢与计算机进行交流通信的系统化性能需求。利用Unity3D这样一个全面整合的专业游戏引擎,开发一个步态交互的小游戏,希望通过下肢的运动进行交互游戏,验证考究该系统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13名高水平女子羽毛球运动员进行下肢等速肌力测试,以及静态、行走、跑步、起跳、正反手跨弓步共5种运动状态的足底压力分析,发现:女子羽毛球运动员下肢肌群力量双侧较为均衡,髋部内收肌群、屈膝肌群、膝部内旋肌群、踝内旋肌群随运动速度加快而贡献程度不断增加;常速行走时左侧下肢用力自动化过程较敏感,双腿反向纵跳(CMJ)落地时右侧下肢承担了主要的缓冲负荷,单腿CMJ落地时左侧下肢离心负荷较右侧更大;反手区域步法受力高于正手区域,反手区域步法更多是足跟部受力,正手区域步法更多是足前部受力,限制下肢旋内运动的肌群均能影响常见步法的足内侧足底受力。  相似文献   
58.
中年女性与老年女性正常行走足底压力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通过使用Rs-scan 2米测力板对10名中年女性(43.5±1.5岁)与10名老年女性(70.6±2.3岁)正常行走时足底压力、压强峰值和压力中心轨迹3个足底压力特征参数进行了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中年女性在行走时无论是在脚刚接触地面还是在离地时所用的力均大于老年女性;中年女性第一跖骨和足跟部位的肌肉活动和平衡能力控制优于老年女性;中年女性可以在身体其他部位运动的同时使踝关节产生更多的运动,并产生更大的水平力来确保压力中心处于支撑面范围内.  相似文献   
59.
采用德国Novel公司的Pedar鞋垫式(in-sole)足底压力测量系统,对40名中学生赤足与穿着慢跑鞋在1.5m·s-1、3.0m·s8-1和5.0m·s-13个速度下的步态周期、最大地面反作用力、最大足底压强、平均足底压强和力量-时间积分值进行分析,探讨赤足运动与穿鞋运动的生物力学特性,以及引起赤足和穿鞋运动之间差异的原因,为指导青少年健康运动提供科学、可靠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证实,赤足运动与穿鞋运动在步态、用力方式、压力分布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穿着慢跑鞋运动可有效降低运动损伤出现的几率,为青少年的健康运动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分析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足底压力的分布特征,为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普通大学生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footscan USB足底压力平板测试系统对8名普通女大学生和8名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进行正常行走、伦巴走步的足底压力测试。结果:裸足正常行走过程中,体育舞蹈专业和普通女大学生在足底各分区压力分布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普通女大学生在第2-5趾、第1跖骨、第2跖骨、第5跖骨、足中部区域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除了在第1趾存在差异外,左右足无显著性差异;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在伦巴走步过程中,压力中心轨迹与正常行走时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足底各分区压力-时间积分中表现为,左右脚的脚前掌、足中部压力-时间积分变大,足跟部位压力-时间积分明显变小,且与正常行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做舞蹈动作时,压力主要集中于脚前掌和足弓部位。结论: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在做舞蹈动作时,压力主要集中于脚前掌和足中部,且外侧跖骨受力显著。参加体育舞蹈训练时必须穿着适当高度、适当硬度的舞蹈鞋来缓解脚前掌和足中部的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