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9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89篇
教育   10198篇
科学研究   688篇
各国文化   73篇
体育   2948篇
综合类   848篇
文化理论   80篇
信息传播   1652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35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53篇
  2019年   119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151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347篇
  2014年   1093篇
  2013年   1064篇
  2012年   1381篇
  2011年   1497篇
  2010年   1310篇
  2009年   1055篇
  2008年   2135篇
  2007年   1424篇
  2006年   732篇
  2005年   876篇
  2004年   609篇
  2003年   414篇
  2002年   410篇
  2001年   353篇
  2000年   317篇
  1999年   95篇
  1998年   67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马虹 《中华武术》2002,(12):26-27
庇身锤又称披身锤。为“击前打后”之法。全式用法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对付身后搂抱我的敌人,旧称“神仙大脱衣”;二是对付从正面进攻的敌人。  相似文献   
32.
精湛的艺术技巧和深刻的思想深度的高度统一,是卞之琳对中国现代诗歌的杰出贡献,也是他被称为中国现代杰出诗人的一个重要原因。纵观卞之琳30年代的诗歌创作,不难发现,对人生的沉思,是其诗歌持久的主题。这种沉思是以两种形式表现的:一是对自我以外的人生形式和生活态度的沉思,一是直接对自我人生的体验和沉思。就思想性而言,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它是诗人对人生的体验和沉思的结晶。  相似文献   
33.
篮球比赛中攻防双方一直进行和体现着技战术行动的反射控制,它是比赛的主线与灵魂。本文对一些技战术例子进行剖析,解释战术行动的反射控制怎样在攻防中体现与运用的,并阐述它的重要性以及应用技战术行动的反射控制时应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4.
根据排球网上攻栏的发展趋势及交叉快攻的技术特点,对拦网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拦网阵形、方法.使拦网的成功率得到提高;同时提出相应的防守阵形、方法,为反攻得分创造可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5.
谈对位联防的集优防守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篮球进攻技术的提高,战术的完善,规则的不断修改,对防守技、战术的要求越来越高,就对位联防战术的针对性、综合性、攻击性特点,探讨在篮球比赛实战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6.
粤东高校篮球运动员赛前焦虑与场上表现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通过对粤东高校男子篮球赛中8支球队运动员赛前焦虑情绪和比赛中表现的测试评价,结果表明:运动员赛前状态焦虑情绪与场上技术发挥、特一状焦虑与投篮命中关系密切,过高焦虑(或状态焦虑)对技术发挥和成绩不利,与整体实力、场上配合、紧张的关系不密切。建议平时要加强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才能取得好成绩。  相似文献   
37.
通过对中国男篮在27届奥运会比赛中若干技术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中国男篮在篮下进攻、争抢篮板球、个人和集体防守技术等方面与世界强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国男篮运动员缺乏在强烈身体对抗条件下进行国际比赛的经验和能力。在今后的训练中应该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提高中国男篮在国际大赛中的战斗力。  相似文献   
38.
39.
对付连招进击,可采用阻截法,对方第一动发出未至之时就阻截他,使其无法发连招。格斗的状况瞬间万变,了解和熟悉多种反击方式将有益于应付突发的情况。以下列举三例。  相似文献   
40.
第6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8强攻防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第6届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男子8强赛以及分区赛各场比赛的若干技术统计指标的分析,对参赛队在攻防能力上做出客观评价,并提出在进攻与防守两大方面进行针对训练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