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时代不同,诗歌情感自然呈现差异.本为悲情萦绕的送别诗,在盛唐和晚唐却有着不一样的滋味,这不仅仅是“悲”的程度深浅所能概括的。笔者以《文苑英华》所收诗歌为例,并重点分析送人赴任之作,以突现其差异。  相似文献   
12.
《淮上与友人别》是七言绝句中的压卷之作,在短小的篇幅中,营造了回环咏叹的音韵之美;结构上另辟蹊径,收尾蕴深沉于平淡,于不寻常处道诉离别之情。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们审美兴致的更迭,时下流行歌曲日益风靡,管弦呕哑、唱腔婉转的戏曲却越来越难觅身影。深受流行音乐熏染的中学生本身就对戏曲艺术兴趣匮缺,更遑论让他们潜下心来学习存有时代隔阂的戏曲作品。但戏曲作品历经了时代的淘洗,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增强学生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教师必须走近戏曲作品,认清、把握其重点与难点,如戏曲作品的语言、题材、情感等,并采取鉴赏曲词、品味意境,类推同题材、探究主旨,基于文本、个性解读等教学方法提高戏曲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学生受到中华优秀文化的熏陶。  相似文献   
14.
文包诗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中一种独特的文本样式。文中含诗,诗文一体。《黄鹤楼送别》就是一篇文包诗课文。  相似文献   
15.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一颗明珠,也是我国古代戏剧文学奇葩。其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碗,深得骚人之趣。最脍炙人口的一折《长亭送别》,景物、人物情态、人物语言描写精彩纷呈,修辞技巧丰富多彩,值得人们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16.
实行新课改以来.以一个什么样的思路进行课堂教学是个一直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严峻问题。学科不同,方式各异,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笔者认为目标明确、师生互动、环节相扣最为关键。例如,在讲授《长亭送别》这一课时,把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了解作者王实甫及《西厢记》文学知识;  相似文献   
17.
偶然读到南北朝江淹《别赋》中的"日出天而曜景,露下地而腾文。镜朱尘之照烂,袭青气之烟"句子,便油然想起吴疆的山水绘画。江淹的诗,没有具体描绘送别人物的行动,却不惜笔墨地渲染送别的背景;同样,吴疆山水画面的人物相对其命运而言是渺小的,  相似文献   
18.
烽烟迷宇宙, 此去复何之? 客里难为别, 相期会有时. 以上是郁达夫送别奥地利犹太画家和雕刻家杜迪希(Karl Duldig,1902-1986)时写的诗句.郁达夫从未到过奥地利,杜迪希也从未到过中国,两人怎会相识、分别的呢?  相似文献   
19.
古人送别多在晚上,古典文学中其例举不胜举。亦有在早上及白天者,但毕竟是少数。诗贵含蓄,对含蓄诗作的时间领会不可拘泥。  相似文献   
20.
《辅导员》2011,(13):114-114
唐代实行以诗取仕,很多诗人因诗写得好而获得了一官半职。白居易16岁时,因应举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打动了主考官顾况,而被录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