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50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6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魏野是宋代的隐逸诗人,其送别诗由于浸润了诗人的气质和情怀而风采独具.独特意象的选取、别样情怀的流露、隐士形象的自我展示、苍茫和淡远意境的营造,这些构成了魏野送别诗的特色.  相似文献   
52.
笔者曾应邀到江苏省响水县上公开课,执教文包诗《黄鹤楼送别》(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上公开课前,我先在本市进行了两次试教,效果差异很大。其中三个教学环节的磨课经历,至今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53.
千百年来,送别诗以其精湛的语言、深邃的意境、浓郁的离情而脍炙人口,在古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高适的《别董大》等,均是送别诗中的精品,历代传诵"。动人心者,莫乎情",能让送别诗穿越千年时光,直抵人内心的,是那真挚的友情。如何引领学生主动融入诗的意境,领悟诗中的形象和情感,从而受到思想的启迪、艺术的熏陶?笔者作了如下尝试和思考。  相似文献   
54.
课前热身:欣赏歌曲《烟花三月》一、深情导入,渲染情境师:“一曲新词酒一樽,烟花三月送君行.孤帆远影碧空尽,千古一别黄鹤楼.”一首柔美清丽的古筝歌曲把我们带到了烟花三月的黄鹤楼上,那离别时淡淡的忧伤,轻轻划过我们的心房.让我们穿越时空的殿堂,回到一千三百年前的黄鹤楼上,去亲身感受大诗人那荡气回肠的黄鹤楼送别.  相似文献   
55.
顾毅 《现代语文》2013,(4):31-32
近日听了某校高一年级一节公开课,讲授的是李白的一首五言律诗《送友人》,下面先简介这位老师的授课流程。首先以送别诗的悲凉特点导入本节课,然后老师说:"下面进入下一个议题:分析首联是如何写景的。"几位同学在黑板上写答案,在我们看来这几位同学的答案还是有可取之处的,但老师在大部分同学的板书上都打了"红叉叉",他让同学们反思答案为何不对,结果班上同学很  相似文献   
56.
送别诗是唐诗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唐代送别诗与其他题材的诗歌一样,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和社会面貌,有着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本文就唐代送别诗的艺术特色作些粗浅的剖析,由此揭示唐朝的社会情况,反映唐代知识分子的思想状态,总结他们在创作上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7.
从古到今,以草命题为诗者不胜枚举。在群诗之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可称为压倒群雄冠绝古今之作;另外晚唐诗人徐寅虽在文学史书未曾留名,在元代辛文房的《唐才子传》中仅写有不足三行的传记,但他的《赋得路傍草》诗亦堪称与白诗相匹敌的以草为题的名诗。今将两诗加以比较分析,以加深对两诗的理解。  相似文献   
58.
唐代以前的诗歌,不乏以送别为题材的作品,但这些诗作大都带有悲哀感伤情绪,其情调一般都是低沉的。真正使送别诗以刚健高昂的格调、动人的情致和全新的美感出现于诗坛,是从初唐、盛唐开始的。本文仅以几首唐代送别诗为例作一些分析探究,以突出唐代送别诗的显著特点,进而彰显唐代送别诗独特的风格和文学魅力。  相似文献   
59.
自古多情伤离别,离别,在中国人的眼中自古就带有哀怨伤感的基调。历代文人墨客对于送别时的落寞以及酸楚的心情都有不同程度的描写。《诗经·邶风·燕燕》堪称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送别诗作,诗中的“瞻望弗及,泣涕如雨”、“瞻望弗及,伫立以泣”表现了送者和被送者的依依惜别之情,这种离别时的感伤在后代的送别诗中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60.
《神州学人》2008,(3):3-7
2008年1月底至2月初,我驻外使领馆教育处组和海外留学人员组织了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共贺中华民族传统的农历新年——春节。世界各相关地区张灯结彩、歌舞升平,鼠年的人气,被海外学子们烘托得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