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55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41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9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74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120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100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02.
高校体育文化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校园体育文化对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其德育功能主要表现在教育性、科学性、文娱性、集体性、实践性和潜移默化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3.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及教育市场需求,近年来有了不少大学本科以上毕业生走进小学校园,体育院系的毕业生也不例外。这不仪给小学的学校体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生机,还将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4.
105.
洪宗礼 《师道》2002,(4):9-11
四十多年前,我怀揣着“一定要当个好教师”的誓言走上讲台,而今已两鬓染霜。回顾执教经历,我深深感到:成师之路艰难与幸福相伴,挫折与成功并生。要当个好教师,必须在教学第一线上,用坚韧不拔的毅力,进行长期而刻苦的磨练,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业务素质。没有吃大苦的思想准备,或者找不到“自我提高”的门径,再好的誓言也难实现。  相似文献   
106.
论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现代社会效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探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现代社会效用是为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与理解它的价值,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且由此探求到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对人们树立健康意识,提高文化素质,加强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以及形成大众文化意识等,有着其它文化不可替代的独特效用。人们在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实践中可以接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7.
孩子与环境     
嫉妒感是由于嫉贤妒能、生怕别人超过自己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是一种狭隘心l理。  相似文献   
108.
不可否认,作为教师,我们在学生眼里是越来越缺少权威感了。师生关系的淡漠期在20世纪的最后十年就已初显端倪。除了加薪的希望,我们还要有别的期待。新的时代,怎样实践和示范教育行为,提高职业水准,为人师表,重获学生的尊敬与亲密之情?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我的思忖与诠释如下。  相似文献   
109.
高校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长效机制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是知识创新的重要阵地,理应在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方面走在社会前列,切实发挥好引领、示范和辐射作用。在高校大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0.
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江泽民同志提出“以德治国”,把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范畴的道德建设提到了基本国策的高度。以德治国,就是要求社会首先是执政党和全体从政人员,必须遵守社会主义道德,特别是用社会主义行政伦理的要求去治理国家。广大从政人员,尤其是党员干部,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质,坚持“为政以德”。什么是德?怎样加强“官德”?如何为政立德?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