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6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1991篇
科学研究   283篇
各国文化   36篇
体育   85篇
综合类   100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37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38篇
  2013年   174篇
  2012年   215篇
  2011年   283篇
  2010年   235篇
  2009年   318篇
  2008年   432篇
  2007年   171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4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葛星 《神州学人》2009,(5):12-14
2008年5月12日,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震动了整个世界,也震撼了广大中国海外学子的心。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对灾区人民的不幸感同身受,他们把牵挂和关注汇聚成爱,浇灌到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92.
古城醉心     
漠漠 《网球天地》2008,(2):119-123
经历了严酷的寒冬,是否已经感觉到乏味?是时候推开屋门,去到美丽的欧洲古城体味第一抹春天的气息。当然,滋味曼妙的甜品也是必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93.
姜荣富 《人民教育》2012,(21):36-39
知识是什么?智慧又是什么?抛开这两个难以清晰界定的概念,先来理解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知识不等于智慧,但知识可以转化为智慧。以知启智,在数学教学中追踪知识的发生过程,不仅可以增进学生对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理解,而且还能启迪他们进行数学发明和创造的智慧,达到以智启智、促进智慧生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94.
道德作为社会意识的重要部分,对社会发展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新加坡短短30多年就发展成为西方公认的发达国家,在道德建设方面所做的努力是其成功的法宝之一。中国与新加坡具有相同的中华文化传统,在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又都出现了道德滑坡,因而学习新加坡道德重建运动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加强和改进道德建设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95.
灾后精神家园重建是灾后重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当前,尤其要注重大力弘扬我省精神家园的内核和精华,把重建精神家园融入灾后重建全过程,形成全省人民的自觉追求,以凝聚人心,加快发展。  相似文献   
96.
新加坡现代化进程的文化价值重建,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他们在社会变迁中赋予了文化变迁以特殊的地位,并以此来调整社会现代化建设的方向。[编者按]  相似文献   
97.
李素琴 《考试周刊》2007,(29):57-59
应用语言学研究发现,外语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呈正相关。本文以西部地区的普通高校为例,简略分析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中存在的动机问题,提出重建和保持教学双方良好动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8.
《黑龙江教育》2009,(5):22-24,25
“5·12”汶川地震的哀伤正在全国齐力恢复重建的号角中一点点地恢复,一年来,国家恢复重建的力度和全社会的援助力量使得四川那片曾经哀号的大地迅速得到了抚慰和平息。校园的恢复重建,成为全社会最大的关注焦点,回顾这一年,校舍的重建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一刻都不允许我们放慢脚步,这是对死难者的一种最大的祭祀,更是生者的一份责任。回顾进程,我们感到安慰,见到成绩,我们倍感国家、社会大家庭的力量和血浓于水的民族深情。  相似文献   
99.
5月12日,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在这段时间,很多爱心人士来到了四川灾区,让正在进行灾后重建的人们感受到了新的更多的温暖。  相似文献   
100.
语文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对学生进行精神培养的过程,对学生进行诗化语言的训练也是对学生的情感世界进行多重建构和建立的过程.诗词教学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机械的背诵,简单的默写,这只是教学发展过程中的目的,它的最终目的是给予学生精神上的一种慰藉,使学生的内心世界更美好,更丰富,更有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向上的价值追求.追求语言的诗化之美,实际上也是对学生精神品格的提升,我们应该在学生们的成长历程中顺应并推动这种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