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67篇
科学研究   11篇
各国文化   15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30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7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6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31.
明末清初学顾炎武十分重视金石字的考释。顾氏的金石字考,在勘正金石碑刻误字的同时,对石刻碑中的俗字、武后制字、避讳字也能一一指明。此外,对于碑刻中的一些语词,顾氏也进行了考释。  相似文献   
32.
理学创始者周敦颐在赣南的古南安奠定了理学的基础,并教授了后来成为理学大师的程颢、程颐两个弟子,尔后,周敦颐又任赣州府通判,在赣州和赣州府所属的于都等地兴办书院,社学,教授邑人。为纪念周敦颐,古代赣南有三所以周子的号命名的“濂溪书院”,这三所书院分别在南安(今大余)、赣州和雩都(今于都)。  相似文献   
33.
文章运用多则文献史料,考辨了"湘湖"名称的来历以及流变。  相似文献   
34.
陆增祥字魁仲,号星农,又号莘农,清道光三十年一甲一名进士(状元),《清史稿》有传。约在咸丰十年至光绪五年间,陆增祥任官辰永沅靖道,在湖南近二十年之久。所著《金石补正》130卷,收录金石文献3500余通,重点收录明代以前历代石刻,为宋代迄今成就之最大者,其中得力于湖南永州摩崖石刻之处甚多。  相似文献   
35.
36.
"抵庄"有"打算"义,"派"有"应该"义,"一共"有"从来、一直"义,"合式"有"满意"义,"偏生"有"偏偏"义,"编派"有"捏造谎言讥诮别人"义,"放"有"板起面孔的动作"义,"媒孽"有"用语言冤枉、诬陷他人"义.  相似文献   
37.
统编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的封面图像一般被认定为《宋朝科举考试图》。文章通过史料实证,从殿试流程、考场秩序、门禁制度、应试服装、阅卷要求五个角度,揭示统编高中历史教材选择性必修1的封面图像其实选自《帝鉴图说》中的“召试县令”图。解读图像必须保证观察角度的全面性,不能以偏概全,必须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分析,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  相似文献   
38.
《张骞出使西域图》在初中、高中教材中曾4次被用作插图,大部分师生从未感觉到这幅图有什么问题。实际上,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的时候,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然而张骞、汉武帝却是光头、袈裟一派佛教装束,由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图》这幅佛教感应故事画“篡改”了历史。文章对《张骞出使西域图》详作考释,探究佛教感应故事画为什么要“篡改”历史,我们应当如何在教学中吸取类似的教训,并指出,以图证史,一要了解史料作者及其所处时代,二要注意辨别史料的真伪。  相似文献   
39.
卢兴国 《寻根》2013,(6):136-139
一 近年来,笔者在收集整理县城内几位科举名人的资料时,参阅了部分科举著作,其中有解放军出版社出版(2004年1月第1次印刷),由王鸿鹏、王凯贤、肖佐刚、张荫堂诸先生合著的一套《科举名人丛书》(包括《中国历代文状元》《中国历代榜眼》《中国历代探花》《中国历代武状元》),发现介绍邹平县籍的几位科举名人有两人的内容有误。  相似文献   
40.
汉碑的价格     
周岩壁 《寻根》2013,(6):94-97
一 刻石在中国历史上很早就有了,但为死者在墓前树立的记其生平的碑碣却是在东汉中后期才开始大量出现的。赵明诚在《金石录》卷十四中曾说“(汉)安帝(107~125年在位)以前碑碣存者无几”。其原因主要是直到安帝时,社会上还未形成为死者立碑的风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