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1篇
教育   61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382篇
综合类   16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骨骼肌损伤后修复过程中机械生长因子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观察小鼠骨骼肌损伤后修复过程中机械生长因子(MGF)、M-cad基因表达,探讨MGF在伤后修复过程中所起作用;方法:健康雄性C57BL,/6小鼠49只,按体重随机分为7组.其中1组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C组),另6组均于同一天损伤,即损伤组(injury,I组).小鼠腓肠肌钝挫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对MGF、M-cad基因表达水平做实时定量RT-PCR分析;结果:骨骼肌损伤后1天MGF表达水平即显著升高(P<0.01),第4、第7天持续升高,第7天达峰值,第11天仍显著高于对照组.非损伤腿中MGF表达无显著变化.M-cad在非损伤腿中的表达与损伤腿相似,均在第7天表达达峰值(P<0.01);结论:MGF可能是激活肌卫星细胞的因子之一,但非惟一因子.MGF也可能与多肽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622.
运动和胰岛素是诱导骨骼肌葡萄糖转运的两种重要生理因素,两者均能通过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诱导GLUT4从细胞内转位到细胞膜表面,从而调控骨骼肌的葡萄糖转运。研究表明,TBC1家族结构域家族成员蛋白激酶B蛋白底物160KDa(AS160/TBC1D4)和TBC1D1这两种同源蛋白均可在运动或胰岛素诱导下发生磷酸化,两者可能是运动和胰岛素调控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信号通路的关键汇聚点。综述AS160与TBC1D1在胰岛素诱导骨骼肌葡萄糖转运中的不同作用以及运动/骨骼肌收缩对其的影响及其机制,以期深入了解运动如何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为更科学的运动处方及其他干预措施的研发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623.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大负荷运动后大鼠骨骼肌内质网应激的钙信号机制,并观察针刺干预对其的影响。方法:8周龄雄性SD大鼠128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单纯运动组(E)、单纯针刺组(A)、和运动针刺组 (EA)。其中E组和EA组进行一次大负荷运动,A组和EA组施以针刺干预。各组大鼠又按照运动后不同时间点分0 h、12 h、24 h、48 h和72 h组,在对应时相取比目鱼肌进行指标测试。使用TMEM法观测内质网钙离子浓度([Ca2+]ER)、 ELISA 法测定Ca2+-ATP酶(SERCA)含量;应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内质网应激蛋白GRP78、CRT表达。结果:1)一次大负荷运动后大鼠骨骼肌[Ca2+]ER急剧下降,SERCA含量亦明显下降;内质网应激蛋白 GRP78、CRT 表达明显上调,峰值出现在运动后即刻;2)针刺干预可使运动大鼠骨骼肌[Ca2+]ER和SERCA含量有所升高;GRP78和CRT蛋白表达相应下调。结论:一次大负荷运动可使骨骼肌内质网钙离子紊乱和相关酶功能障碍,进而诱导内质网应激的发生;运动后针刺可改善骨骼肌内质网功能受损,逐渐恢复[Ca2+]ER且有效调节内质网应激程度。  相似文献   
624.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强度运动对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活性的影响,并探讨一氧化氮(NO)在其中的作用。方法: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中等强度运动组(ME)和高强度运动组(HE),其中C组保持安静状态,ME组进行中等强度、HE组进行高强度跑台运动,共8周。大鼠麻醉后通过电刺激(2 Hz和5 Hz)腰部交感神经诱导血管收缩反应,电刺激(2倍运动阈和5.5倍运动阈)胫神经分别诱发小腿三头肌中等强度和高强度收缩。记录安静状态下以及肌肉收缩过程中交感神经电刺激引发股血管传导性(FVC)的变化,功能性抗交感活性用安静时FVC对交感神经电刺激反应的变化率与肌肉收缩时的差值表示(△%FVC)。结果:1)△%FVC:骨骼肌中等强度收缩,交感神经电刺激为2 Hz时,HE组△%FVC高于C组和ME组(P<0.05);交感神经电刺激为5 Hz时,HE组△%FVC高于C组(P<0.05)。肌肉高强度收缩,交感神经电刺激为2 Hz时,HE组和ME组△%FVC高于C组(P<0.05),HE组△%FVC高于ME组(P<0.05);交感神经电刺激为5 Hz时,HE组和ME组△%FVC高于C组(P<0.05)。2)血浆NO含量:组内与安静时比较,骨骼肌中等强度收缩时和高强度收缩时各组血浆NO含量均升高(P<0.05);与中等强度收缩时比较,高强度收缩时各组血浆NO含量均升高(P<0.05)。组间比较,安静时和中等强度收缩时血浆NO含量在ME组和HE组均高于C组(P<0.05),HE组高于ME组(P<0.05);高强度收缩时血浆NO含量在ME组和HE组均高于C组(P<0.05)。结论:运动可改善骨骼肌功能性抗交感活性并呈现运动强度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NO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诱导血管舒张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25.
本文旨在探讨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对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膜脂质过氧化(LPO)水平的影响。采用三级递增负荷跑台跑运动至力竭为运动模型,分别测定运动后即刻大鼠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丙二醛(MDA)含量。发现心肌线粒体LPO水平显著性增高(P<0.05);骨骼肌线粒体LPO水平增高,但无显著性(P>0.05)。同时测定心肌和骨骼肌组织MDA,也观察到相同的变化规律。提示,递增负荷力竭性运动对心肌和骨骼肌线粒体膜LPO水平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与运动中心肌和骨骼肌不同代谢应激有关;LPO水平增高,将影响线粒体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及ATP生成,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膜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26.
特异针刺对兔急性骨骼肌损伤血清疼痛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2只新西兰白兔为研究对象,造模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6只.A组为对照组,损伤后自然恢复;B组为特异针刺组,损伤后即刻、第1d~5d在损伤部位施以特异针刺治疗,1次/d,每次1.5min~2min.于损伤前,损伤后即刻,损伤后第1、2、3、6天采血,用酶联免疫法测试不同时间血清前列腺素E2(PGE2)、五羟色胺(5-HT)和组胺(HA)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在损伤后第1天特异针刺组血清PGE2显著性的降低(P<0.05),血清5-HT显著性的降低(P<0.01),血清HA的值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在损伤后第2天,特异针刺组血清PGE2、5-HT和HA值均显著性的降低(P<0.05);在损伤后第3天特异针刺组血清5-HT和HA的浓度均显著性的降低(P<0.05),血清PGE2的值无明显差异(P>0.05);在损伤第6天,两组测试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由此而见,特异针刺疗法可有效降低兔急性骨骼肌损伤后的血清PGE2、5-HT和HA等疼痛因子的浓度,减轻损伤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627.
我国残疾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长期缺位导致了残疾青少年体质健康评估、体力活动促进和特殊体育与健康教育等问题解决乏力。我国亟待研制适合残疾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标准,评价和监测其体质健康状况及趋势,促成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引导社会关注残疾青少年的健康促进。在借鉴欧美国家残疾青少年健康体适能测试标准研制的基础之上,综合我国普通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现状,认为我国残疾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研制在理念上应与普通青少年体质健康标准应有所区别,以"健康"而不是"运动能力与素质"为目标与导向;测试内容和指标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其身体的发育和残疾特征,与其未来健康风险紧密关联;评价标准的设置应采取标准参照而不是常模参照的方式,根据健康风险标准与测试指标的关联制定标准。  相似文献   
628.
选取20名体能类男性运动员,分为力量训练组和有氧训练组进行为期8周的对照实验。实验发现不同运动对人体成分的改变效果不同,力量训练可以促进骨骼肌的增长,有氧训练可以起到降低体重、减小体脂、抑制骨骼肌增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629.
当前,普遍追求最有效的训练方法来提高骨骼肌肥大程度,但骨骼肌的质量的增加可能对军事职业活动的能力表现产生阳性或负性的影响。需要优化平衡力量的发展和体重的变化,可影响短跑、跳跃、方向改变和敏捷性的能力,以及各种军事职业活动的人体运动的冲量,训练应该充分考虑瘦体重/体重的变化,确定最佳化的训练训练策略,训练初期可发展肌肉肥大程度,后期应神经方面的适应,强调的力量和爆发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30.
对于运动人群或人体健康而言,骨骼肌的力量非常关键,因此,如何最佳化提高力量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影响RT骨骼肌力量的训练变量主要包括训练量、强度、休息间隔时间、运动选择、力竭训练、运动顺序、重复速度和训练次数。研究表明:RT次数对骨骼肌力量增益有显著影响,更高的RT次数会导致更多的力量增益。然而,这些影响可能主要是由训练量驱动的,当训练量相等时,RT次数对骨骼肌力量增益没有显著影响。因此,从实际的角度来看,更大的训练次数可能是被用作增加总训练量的一种手段,可能会影响骨骼肌力量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