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89篇
科学研究   25篇
体育   11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以社会成员对公共体育服务的需求为切入点,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贵州省公共体育服务的基础设施类、信息服务类、要素保障类进行调查分析,探讨西部欠发达地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42.
随着江西新型镇城化的发展,农村人口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居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小。面对萎缩的市场需求,应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多途径建设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243.
为进一步推进灾区初中英语教学,2010年“星巴克园丁”成都市地震重灾区初中英语教师培训项目组对各灾区的师资配备、资源配置以及新课改的实施情况进行了调查,文章在总结调查结果的基础上,分析了灾区新课改对课堂教学的促进和加重学困生比例的问题,并就此在提高师资、关注学困生及新理念和具体教学结合三方面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44.
在新疆偏远、经济欠发达地区,作为培养人才、生产和传播新知识、新思想的高校,应当义不容辞地承担起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的重任,但是偏远、欠发达地区高校在协同创新中发挥自身作用方面却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与问题。作为学校科研工作对内、对外联系桥梁的欠发达地区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应在提升学校科研竞争力、建设科研团队、制定科研规划和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等方面切实发挥好自身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245.
为提升农村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该文采用德尔菲法和问卷法对江西省欠发达地区部分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现状进行了调查,获得了影响这些学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借助系统动力学相关理论及基模分析方法,建构了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系统的成长上限基模和消除这一成长上限基模的对策基模,提出要推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有效开展,领导者的理念、决策层的政策措施以及经费的投入是关键因素。对推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提供更为系统、科学、准确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246.
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对云南不同民族地区高校的761名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况进行调查,以分析他们与内地的大学生的和谐状况有何不同、表现出何特点,以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进行有效的干预。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总体比较和谐,但也不容乐观,21.4%的大学生表现出了较高的自我不和谐状态。贫困大学生比非贫困生表现出较高的自我的不和谐。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和谐状况与内地大学生有一定想共同性也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247.
Understanding bottlenecks is an in‐class experiential learning exercise designed to improve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production system capacity issues. After an introductory teaching session on capacity and constraint management, students are formed into groups of six to assume the roles of one raw material handler, four production workers, and one finished goods receiver and are asked to produce 20 units of product beta. Prior to the start of the exercise, the students are asked to predict the completion time of the 1st, 10th, and 20th units of product beta. When all 20 betas are completed, students compare their predicted completion times to the actual completion times. The results of the game show that while students can easily identify the system's bottleneck, they often have difficulties distinguishing the prac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process time of the system versus the process cycle time; thus, their predicted completion times of the 10th and 20th units are typically overinflated compared to actual completion times. A debrief session is then used to solidify students’ understanding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ottlenecks and capacity. The exercise is well‐received and highly rated by students; furthermore, it is not resource‐intensive, requiring 40‐45 minutes of classroom time, 20‐25 strips of paper per group, and a visible stopwatch.  相似文献   
248.
杨喆  李晴晴  薛文晧 《资源科学》2023,45(1):144-157
【目的】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近些年来覆盖较广,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生态政策之一,探索其对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对于政策的可持续性以及保护与发展的平衡至关重要。【方法】本文以2007—2018年中国县级行政单位为样本,将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利用PSM-DID模型系统分析了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1)总体上,设立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显著增加了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相比于未设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设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的人均农村居民收入增加3.6%。(2)分地区异质性分析发现,西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了显著的积极影响,其平均农村居民收入上涨了4.9%,而东部和中部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不显著。(3)分类型异质性研究发现,水土保持型和生物多样性维护型生态功能区的设立对农村居民收入产生了显著的积极效应,分别使收入提高了2.8%和10.6%,而水源涵养型和防风固沙型生态功能区则降低了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结论】因此,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总体上实现了绿色减贫,未来需要进一步因地施策,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