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21篇
科学研究   1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61.
写作中侧面描写人物作为正面描写的一种必要补充,既可以打破单一的正面描写造成的单调感而使读者易于接受,又可以为读者的阅读欣赏留下更大的想像空间,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想像力,增强读者再创造的积极心理,根据自身的审美取向,去“再创造”出一个自己较满意的人物形象,从而取得正面描写难以取得的某些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2.
韩少功前期的小说作品基本上属于传统现实主义作品;后来运用一种新的文学思维,即对人类生命本体和生存方式的关怀,通过关注民间文化,把神秘主义与现实主义相糅合,创作出《爸爸爸》、《女女女》等一批小说;而到了近作——《马桥词典》、《暗示》,又淡出神秘主义,现实主义的色彩得到了加重。  相似文献   
63.
空间布局设计存在于各个设计种类中,航天飞机的设计需要考虑空间布局设计,城市规划、电脑芯片、军工科技等等同样都需要用到空间布局的设计.空间布局在设计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我们从事的各种设计门类几乎都离不开空间布局的设计和经营.如同战争中的指挥艺术一样,空间布局的经营决定着一个设计产品的成功与否.  相似文献   
64.
罗伯特·弗罗斯特是美国20世纪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语言清新活泼,生动形象,富于哲理,同时也大量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的手法。他的几个著名诗篇充分反应了这些特色。  相似文献   
65.
"比德"是古代中国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方式,常以自然之物比君子之德.楚辞中大量运用"香草美人"来比君子之德,影响了后代中国人的芙的创造,促进了"比德"文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6.
苏轼是一位乐天旷达的名士,他的思想杂糅了儒释道三家,他的处世态度,文学作品的内容和风格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前赤壁赋》亦是这种思想影响下的一篇冠绝千古的佳作。  相似文献   
67.
清末民初,出生于福建仙游的人物画家李霞,志存高远,毕生勤学修炼,取法乎上,广博纳取,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对传统人物画的延续和发展贡献不凡,被誉为人物第一家。李霞于日据中期(1928年)东渡台湾,广交墨缘,传艺授道,积极传播传统绘画艺术,深受台湾社会的关注与珍爱,为日据时期台湾传统绘画传承作出了贡献。李霞的艺术以其具有传统儒学精神,蕴含闽台共有的民间信仰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台湾社会对传统绘画精粹的审美愿望和需求,使身处异族统治下的台湾民众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找到了归宗的认同感,并激发内心情愫,重拾和坚定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自我信心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68.
绘画艺术经过现代主义特别是克罗齐的表现理论的洗礼,有一种将艺术对自由的追求放大到几乎无限的冲动。著名油画家王力克倡导当代艺术应重新恢复对秩序的重视。他新近的论著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他对艺术秩序与自由关系问题的新思考值得我们珍视。  相似文献   
69.
现代新儒学代表方东美有丰富的文艺美学思想,其哲学研究的前提是在艺术鸽创造欣赏中,觉察创作之理,彰显美感之情,体悟宇宙与人生的和谐圆融。方东美鼓励人们将情感和创意投射到生香活意的艺术世界,以艺术的方式把握现实,感悟生命意蕴,在文艺对人的生命意义的追问中,实现超越存在的可能。方东美有关文学艺术创造的审美特性的观点,是研究方东美文艺美学思想的一个切入点,也是方东美文艺美学观的精华。  相似文献   
70.
邓丽君在短短的四十二年生涯中驾轻就熟地演绎着多种语言、各种类型的歌曲,成就之高、影响之广造就了一个“邓丽君时代”.邓不仅在中国流行音乐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整个世界华语乐坛上都有着深远影响。她的成功与流行与时代文化背景、大众社会心理、传播方式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是特定条件下的特定现象。文章主要对此作针对性的分析,使这一重要音乐现象得以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