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6篇
科学研究   9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16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21.
对北京市海淀区五所中学中1987年9月至1988年8月出生的男生457和三所小学中1989年9月至1990年8月出生的女生450人拍摄了X射线骨龄片,并请专家按CHN法对每张骨龄片进行了判别,从中筛选出了男、女生早发育组、正常发育组、晚发育组每组30人,共计180人作为实验对象,在充分肯定青春期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层面的研究,从而较深入的了解了青春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规律及存在问题;在充分了解青春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体质特征、身心发育规律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较为科学、系统、有效的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健康促进模式;在对青春发育突增期不同发育类型学生发育中存在问题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几套应首先解决的健康问题的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22.
易本烺是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的学者,其学术主要表现在对"小学"的研究,《字辨证篆》是他文字学研究的力作。他发展了传统《说文》学的研究,他以《说文》为本,重在研究汉字在隶变以后的应用情况。他在《字辨证篆》一书中较为全面而详细地描述了汉字隶变以后的种种发展变化,同时他还指出汉字隶变以后各种误用现象和汉字书写形势的变化源流,在一定程度上对汉字隶变的规律作了表述。  相似文献   
23.
许慎《说文》对"亼"的解说,历来受到学者的质疑。但由于缺乏文献用例,无从印证其音义。考之于甲文、金文字形以及"亼"所从之字,确证"亼"实为"口"之变形",口"既可是人之口,又可为动物之口,还可作器皿之口。由于契刻的缘故,曲笔常呈直笔,故"口"一变为△,再变为"厶",终变为"亼"和"亽"。许慎未能准确释读此字,导致对从"亼"之字的解说,大多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24.
《一本书读懂汉字》是一本关于汉字知识的科普读物,特色是把古文字知识与现代识字用字结合起来,使古文字研究成果为现代语文教学服务,从而使得似乎远离现代社会的古文字研究发挥了为汉字正本清源、揭示规律、好学易用的作用。通读全书,可以用六个字来形容:新颖、科学、实用。  相似文献   
25.
《浙江地名疑难字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分省(市)研究地名疑难字的专著.全书共五章,围绕“浙江地名疑难字”这个主题,多角度、全方位地展开论述,结构合理,征引繁富,观点新颖,结论可靠.通读全书,笔者认为以下三个方面尤其值得称道:一是视角独特,二是资料齐全,三是论析透彻.  相似文献   
26.
“禁”是汉语中常见词(字),词义抽象。许慎视为“从示,林声”的形声字,先贤与当代学者多从。笔者则从文字学、民俗学、人类文化学的角度,分析认为“禁”应是形声兼会意,“林”既是声符,也是形符。“林”既表明了社祭的场所,叉暗示出“禁”的目的,即保证社祭的神圣、严肃、连贯。  相似文献   
27.
叙述学理论的诞生摆脱了单纯的叙事作品研究的禁锢,把叙事作为一种文学表现的方法论独立出来,将研究对象扩展到整个叙事群体,超越了文学的题材界限,重视对叙事本身的理论性研究。文章旨在以叙述学研究的两大层次——结构与话语层次为理论根基,对小说与影视两种不同叙事题材的异同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8.
从《说文解字》看古代与饮食有关的器具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书于东汉年间的《说文解字》(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以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解释字义的字书。其中记载了与饮食有关的很多器具,从中不但可以了解古代与饮食有关的器具文化,而且还可以管窥古代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29.
介绍了截获Windows系统用户所录入汉字和字符的相关技术,并针对其实现过程中需解决的关键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给出了delphi5.0实现的关键代码段。  相似文献   
30.
本文针对拼音文字为背景的外籍学生,以问卷形式调查其汉字输出的过程中,是否表现了识记过程中的认知倾向。问卷以取得形、音作答的分布数据设计,前半部采用汉字形、音填充形式,此时受试者对施测字仅有语义或词组语境的线索;问卷后半部采问答形式,调查受试者在汉字学习时的策略使用情形。藉由以上的资料分析,本文尝试观察以拼音文字为背景的汉语学习者,其汉字输出在认记途径上表现的相异性,及汉字字音、字形与字义的联系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