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15篇
  免费   354篇
  国内免费   1191篇
教育   8646篇
科学研究   2023篇
各国文化   38篇
体育   2846篇
综合类   1170篇
文化理论   18篇
信息传播   131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186篇
  2021年   239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312篇
  2018年   282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234篇
  2015年   410篇
  2014年   821篇
  2013年   829篇
  2012年   1106篇
  2011年   1208篇
  2010年   990篇
  2009年   823篇
  2008年   996篇
  2007年   1194篇
  2006年   1045篇
  2005年   1056篇
  2004年   875篇
  2003年   829篇
  2002年   696篇
  2001年   615篇
  2000年   364篇
  1999年   9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67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ABSTRACT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how cultural businesses may facilitate contentious political activity in authoritarian contexts. Existing research in Western liberal democracies has shown the widespread political activism of actors in the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Whether such activism exists in authoritarian society, how it may differ in character and form, and what implications this will have for our understanding of relations between business, politics, and culture in authoritarian countries remain to be addressed. Drawing on data collected from 55 ‘independent bookshops’ in China, I illustrate how these organisations perform ‘cultural politics,’ a type of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in which actors employ mainly symbolic means to express social and political concerns. The organisations’ economic relations and conditions facilitate their efforts to create spaces in which contentious questions can be raised, sensitive topics explored, and alternative ideas expressed, despite the Chinese state’s political regulation of the cultural sphere. The finding of the economic embeddedness of cultural politics sheds new light on our understanding of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ultural businesses in contemporary China.  相似文献   
182.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明确提出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大命题。党作为社会的领导者,通过主导政策探索、管理格局、党群关系、基层基础、社会组织、虚拟社会、核心价值,事实上在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3.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中国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然而与一般的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中国的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有着很大的特殊性。作为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这近三十年的时间内,不可避免地与资本主义及其资产阶级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并在不同历史阶段采取了不同的策略。总结党在这一时期的历史经验对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仍然有很大启示和教育意义。  相似文献   
184.
运用对比分析法、录像观查法、数理统计法对国际拳联新规则实施后2016年世界女子拳击锦标赛与2016年全国女子拳击锦标赛的各10个级别决赛录像进行研究与分析,总结出中国与世界女子优秀拳击运动员比赛制胜因素表现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国外运动员前后手直拳、摆拳使用次数、击中次数和击中率均高于我国运动员;(2)国外运动员的迎击战术运用次数、击中次数、击中率均高于我国运动员,间接迎击战术运用效果优于直接迎击战术;(3)国外运动员后仰防守反击的击中率较低、其它的防守反击战术的击中率较高;(4)国外运动员较多运用两拳、三拳主动进攻战术且击打效果较佳;(5)国外运动员的步法调整进攻时机、防守反击次数、击中对手次数远优于我国运动员;(6)我国运动员防守反击战术单拳击打效果较佳、国外运动员多拳击打效果较佳;(7)我国运动员在犯规种类和犯规次数上高于国外运动员。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我国女子拳击运动员有针对性的训练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5.
艺术作品的崇高美,是指艺术作品本身蕴含着庄严伟大的思想,强烈激动的情感、雄奇远大的意象、激越高昂的格调、慷慨激昂的旋律、跳跃夸张的结构、恢宏阔大的场面、饱满奔放的语言。中国古典音乐中崇高美质的最大作用是振奋人们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6.
自1951年中国与巴基斯坦建立外交关系以来,至2011年,双边关系迎来了60周年。回顾过去跨世纪的60年,中巴关系在几个发展阶段都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无论双方国内政治格局如何变动,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和巴基斯坦都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将"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的国家和人民之间的关系不断推向更高的阶段,最终形成"全天候"和"全方位"的战略合作关系,成为当代国际关系的典范,也成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与安全的重要力量。60年的中巴交往积累了丰富的弥足珍贵的经验,可以概括为:以"和谐世界"、"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为出发点,互相尊重,平等相待,高度信任;从全球化角度来审视和处理两国关系是中巴能够"以不变应万变"、长期保持"全天候"和"全方位"战略合作的最佳视域;以维护对方国家核心利益为基轴,在事关领土完整、民族安全等重大问题上相互理解和支持;与时俱进,扩大互利共赢的双边经贸合作是巩固和拓展两国"特殊关系"的基石;频繁的高端互访和各领域、各层次友好往来是中巴关系长盛不衰、保持活力的根本源泉。事实上,这种非同一般的关系已经远远超越双边和地区范畴,对全世界都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7.
运用文献资料及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依据近年来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具有一定创新性的代表作,主要包含学术专著、科研课题、学位论文与期刊论文等,认真梳理出此间的重要成果. 研究表明,近年来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水平有所提高,但也有不足之处. 研究认为,当前中国的外国体育史研究还需要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研究视野等方面实施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8.
陶孟和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社会学家和教育学家,十分重视教育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陶孟和对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认识和改革建议是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以社会情形变化为基础,以适应社会需求为核心,从而形成他颇具特色且比较系统的大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89.
工资福利关系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质量,然综观新中国工资福利制度研究,多从经济学视角出发探讨现实相关问题,而关于新中国初期工资福利制度专题研究十分有限,且主要集中在供给制及人民公社分配制度等几方面,缺乏对这一阶段工资福利制度建设的整体关注,特别是福利制度研究尤为缺乏。此外,资料搜集整理、区域性及比较研究等方面亦存在不足,需要积极转换视角、加强学科之间融合、不断扩大研究内容,以推动这一问题研究的发展与深入。  相似文献   
190.
张静江主浙后,鉴于博览会的重要性,在前任省主席何应钦倡导的基础上,于1928年底到1929年6月举办了首届西湖博览会。西湖博览会在提倡国货,振兴实业和发展文化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和影响,与此同时,他也较为关注其他一些相对小型的展览会,如举办了浙江省第一次建设展览会,并将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