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274篇
科学研究   17篇
体育   40篇
综合类   12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115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96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8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李建勋与冯道作为五代时期南北仕宦文人的代表,其应对乱世的不同态度典型地体现了仕宦文人对传统儒学的理解与运用。把握这一点,对认识儒学在唐宋之际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2.
孟子与荀子的政治观从表面上看大多是对立的,但在实际上并不矛盾,他们往往说的不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就其政治大思路而言,二者是一致的,都倡导人治,都是道德主义的,有其“同归而殊途”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153.
儒家思想从汉初到武帝前经历过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先秦儒家思想的继续和发展时期。虽然焚书坑儒给儒学造成了极大打击,但秦统治者并未完全放弃儒家思想,而且汉初的黄老思想中也渗透有很多儒家的观点。此外,儒学在民间的传承也从未中断。在这一时期,一些儒家学者积极地吸收其他学派的思想,使儒学适应了汉代现实政治的需要,取得了独尊的地位,这一切与儒家思想在汉初的积累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54.
先秦儒家领导思想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大的思想影响力和文化传承性。以人为本的仁爱思想、主张为政者的修身、重视道德教化、强调礼的规范化制度等是先秦儒家领导思想的主要内容。在今天,研究先秦儒家领导思想的特点和现代价值,对于构建马克思主义领导学理论体系,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领导学,提高领导者的领导水平和治国理政能力,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5.
莫林虎 《宜春学院学报》2007,29(5):119-122,137
钱谦益儒佛融合的思想,是明清之际复杂的政治、社会、文化问题的反映。在钱谦益思想中,儒、佛两家思想既是难分难解的,同时又存在着激烈的矛盾、冲突,这种特点影响了钱谦益诗歌创作的面貌,使得他的诗作得以表现那个时代社会、文化、历史的丰厚内涵,在明清之际这一文化转折期成为承前启后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156.
宋明理学中,“诚”与“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从存在论而言,“诚”以“心”为存在的寓所;从认识论而言,“诚”有赖于“心”的体认,使潜在的“诚”性变为人的自觉意识;从意志论而言,“诚”的最终实现需要“心”的主宰功能的发挥,去恶从善。  相似文献   
157.
由我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撰写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的第七章第六节认为 ,司马迁的根本思想是道家。鄙见以为 ,司马迁思想中确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因素 ,但并不占其思想的主导方面 ,其根本思想依然是儒家。司马迁在李陵一案中的态度和立场及著述《史记》的前后经过足以说明问题。在其一言一行中仍十分明显地体现出儒家仁、义、礼、智、信 ,重修身立命、亲亲、立德、立言、多情善感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58.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show that an aesthetics of exemplarity could be a useful component of projects of moral self-cultivation. Using Linda Zagzebski’s exemplarism, I describe a distinctive, aesthetically-inflected mode of admiration called moral attraction whose object is the inner beauty of a person—the expression of the ‘inner’ virtues or excellences of character of a person in ‘outer’ forms of bodily comportment that are experienced, by others, as beautiful. I then argue that certain moral traditions deploy inner beauty within their practices of moral self-cultivation—a good example being Confucianism. Advocates of exemplarist moral education should therefore take seriously the ways that an aesthetics of exemplarity can play roles within projects of moral self-cultivation.  相似文献   
159.
“春秋决狱”是西汉中期统治者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以“原心定罪”为指导思想,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用儒家经义来指导司法实践的一种断案模式,对儒法两家的合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0.
周作人的“新儒学”思想,是在他对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社会现实的体认中逐渐形成的。由于历史原因和周作人个人思想的局限,他“复兴千年前的旧明”、“化至上主义”、“儒学化中心论”等“新儒学”理论主张,虽然表达了周作人改造社会现实、抵御外来化侵略等主观愿望,但这种在传统知识分子化心态和周作人“历史轮回观”等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理论,立论依据是错误的,客观上也没有起到过任何积极作用,而它的负面影响却十分明显。他附逆期间“儒学化中心论”主张,与“曲线救国论”没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