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教育   1867篇
科学研究   227篇
体育   156篇
综合类   13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98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94篇
  2011年   231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79篇
  2007年   201篇
  2006年   161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18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通过作者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与意义,通过归纳、总结与分析,在新课标下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和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32.
是否需用脑死亡取代传统死亡标准的问题,其实最终不是事实认定的科学问题,而是是否有收益或收益大小的价值问题。经分析,用脑死亡作标准的死亡判定方案既存在有利的一面,也存在有弊的一面。虽然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脑死亡的判定方案总的说来是利大于弊,但也不等于它就是我们应当选取的最好的死亡判定方案。最好的死亡判定方案其实是心死亡的死亡标准与脑死亡的死亡标准并用,以脑死亡判定标准作传统死亡标准的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33.
文章分析了新世纪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大纲、教学对象以及本科翻译教学的客观规律,在此基础上尝试性地提出了针对师范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笔译课教学内容的编选策略。  相似文献   
34.
对在本地智能网建设初期的三种可能方案,进行了深入的探究,并择取了可行的最佳方案,同时,对本地智能网的建设提出了极有价值的建议。  相似文献   
35.
高职教学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职教育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我们在高职教学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中体会到,只有制订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构建岗位针对性的课程体系、确立理论-实践-创新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才能使高职教学卓有成效。  相似文献   
36.
农远工程中信息化教学的“公开课情结”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课情结"是农远工程中信息化教学挥之不去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停留在公开课层面,难以持续、深入到常态课中。该文就这一现象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理性应用合适技术,应用发展性评价,基于校本资源建设以及多因素协同构建良好支持环境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37.
对投影机亮度变暗的原因与维修、维护的范围及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维护、维修的方案及成本预测。  相似文献   
38.
加强我国师范院校教育科学课程设置的调整与改革,是基础教育发展与教师专业化综合素质提高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39.
针对计算机取证课程的实验教学提出了两套方案,一套方案以模拟的场景开展教学,并阐述了每个场景的操作要求和方法,另一套方案以分配学时的方式开展教学,给出了教学安排表中一个项目的实验内容和具体步骤,文章结尾指出了改革实验教学方案实施的紧迫性和进一步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40.
Recent research on student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has identified clear associations between variations i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and variations in their study behaviour.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a general theoretical model linking student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perceptions and study behaviour with measures of outcome, and in particular, compared three accounts of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ceptions and study behaviour.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469 postgraduate students at six British business schools. Path analysis was used to assess the causal relationships among the students’ age and gender, their scores on the Course Experience Questionnaire, their scores on the Revised Approaches to Studying Inventory and their ratings of general satisfaction with their programmes. This yielded evidence for the causal efficacy of most of the paths identified in the general theoretical model. In particular, as in the case of students taking more traditional academic subjects, there exists a bidirectional caus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tions in students’ perceptions of the academic environment and variations in their study behaviou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