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97篇
科学研究   4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0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数字时代的到来,为高校影视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数字化影视技术飞速发展时期,作为高校的影视教学工作,需进一步改进影视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水平,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动手实践技能,使之能够成为数字化时期影视行业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32.
德朗在上世纪初是现代绘画的创始人之一,但他又是现代绘画危机最早的感受者和怀疑者,他还是21世纪具象表现绘画的先驱者。本文试图通过德朗对现代艺术的反思以及他勇敢的寻找“遗失的秘密”精神,为21世纪艺术家在现代艺术危机中找到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3.
针对在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心理负担较重的特点,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单一,不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必然加重,教学效果也就不尽人意。因此,如何减轻学生学习心理负担,已成为教师备课的重点。旨从优化课堂教学入手,探讨如何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34.
中职英语分层教学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建明 《大众科技》2012,14(3):215-217
针对目前中职学校英语教学"两极"分化严重,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导致许多学生对学习英语失去兴趣的现状,文章以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入手,阐述了分层教学实践的班内学生、备课、授课方法、作业布置、评价五个具体方法,经过实践证明了中职英语采用分层教学方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5.
袁雷 《大众科技》2012,(7):119-120
文章在介绍新疆煤炭资源分布现状及勘探现状的基础上,总结了当前煤炭资源勘探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6.
通过反复观察林丹和李宗伟在2011年羽毛球世锦赛男单决赛中的表现,对两位选手的发球与接发球技术、攻防相持能力、主动得失分使用技术、关键分技术运用等全场各项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林丹处理网前球以挑球为主,李宗伟以搓放网前球为主。杀球成为两人得分的主动技术手段,林丹的杀球能力明显高于李宗伟。两位选手在发球和接发球得分相差不大,林丹相持能力略优于李宗伟;关键球处理上,林丹的技战术水平明显高对手。林丹凭借着略胜一筹的相持能力和关键球处理的优势,最终实现逆转取得比赛的胜利。  相似文献   
37.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目标进行了重新定位,并通过改革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自主性,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效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知识与技能,并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38.
社会性建构理论倡导和支持在一定的社会文化情境脉络之中实现知识的流动、生产和创生,如何利用社会化网络建构学习共同体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微群是随着Web2.0而兴起的一类开放的互联网社交服务社群,具有内容的微型化与简明性、操作方式的多样化与便捷性、交流的时效性与临场感等特征,可以多渠道地使隐性知识显性化、便捷地将海量碎片信息重组并提供良好的应用程序接口,实现软件功能移植。河南师范大学以"数字媒体技术导论"课程内容为主题,通过13周、三轮行动研究法,进行基于微群的网络学习共同体实践,发现利用微群进行学习,能发挥教师主导和学习者主体作用,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加深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个人协作学习、自我管理、问题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9.
We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 firm’s compensation structure and the extent to which its innovation is more exploration versus exploitation oriented. Specifically, we assess two aspects of a firm’s compensation design—horizontal dispersion within job levels and vertical tournament incentives between job levels. A six-year panel of compensation records of 671,028 employees working at 81 U.S.-based high technology firms between 1997 and 2002 are used to construct measures that characterize a firm's pay structure, which are linked to these firms’ patents filed in the U.S. We find that firms with higher-powered tournament incentives in vertical compensation structure report higher fraction of innovation directed towards exploration. Horizontal pay dispersion, on the other hand, shows a nega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exploration in firms where R&D employees’ age variance is low. In firms where R&D employees’ age variance is high, the nega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rizontal pay dispersion and exploration is muted.  相似文献   
40.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EO’s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enterprises (SMEs). Even if information literacy’s business value has been recognized in recent literature, its impact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 critical and strongly information intensive process, has never been studied before.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based analysis of data collected from 184 company CEOs in Finland revealed that CEOs’ information literac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exploratory and exploitative innovations in SMEs. Additionally, opportunity recognition medi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innovation. Overall, the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is slightly stronger on exploitation than exploration. Nevertheless, the mutual positive effect suggests that information literacy enhances innovation ambidexterity in organization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discus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mplications as well as futur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in workplace information literacy researc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