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573篇
科学研究   42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62篇
综合类   3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31.
德意志民族意识的觉醒源于其文化领域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并在反对外国侵略和压迫的斗争中逐步发展、成熟。但是在19世纪开始之后,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发展进程发生了偏差,向着种族优越感倾斜,并为军国主义者和民族狂热分子所利用。而德意志第二帝国所完成的统一,又导致了一种更富有侵略性和战斗性的民族意识,从而进一步向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演变。德意志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经济的增强,更迫切需要这种民族意识的张扬。于是,德意志民族意识最终与军国主义、种族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相结合,导致了两场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32.
德国教师教育的新标准及启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德国教师教育新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学校教育的质量。标准不仅对教师职能的培养从教育科学角度提出了课程与方法的原则要求,同时从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环节详细描述了教师职能的教学、教养、评价和创新四大领域与11种具体职能。它昭示了教师教育一体化以及教师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整合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3.
以理性、思辨的态度认识不同国家文化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处理文化与职业教育的传统性与现代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是比较职业教育研究的基础。德国和日本职业教育及其特色的形成是其社会文化的产物。尽管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背景下,两国的职业教育在保持自身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开始出现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独具特色的德意志民族文化和大和民族文化依然对德日两国的职业教育价值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职业教育模式以及职业教育发展历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造就了两国成功且特色鲜明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34.
This article aims to investigate teachers’ perception of sources of knowledge in their continuing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CPD). It investigates whether th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a source can be related to its trustworthiness. Knowledge sources comprise institutions and colleagues, who produce knowledge for teachers’ development. The issues are examined by analysis of questionnaire studies on teachers’ CPD with a sample size of 711 teachers in Germany and Sweden.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knowledge source’s trustworthiness is a relevant and significant predictor for its importance in teachers’ CPD. However, the national context in which teachers work also has a considerable influence.  相似文献   
135.
《师资教育杂志》2012,38(4):383-399
Proposals made by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n 2007 led to the Education Council adopting, for the first time, a European agenda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This article reports on a small-scale longitudinal interview-based study with teachers in England, Norway and Germany demonstrating that while opportunities for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re increasing in all three countries, dissatisfaction is expressed by most teachers in relation to its quality and outcomes.  相似文献   
136.
政治修养观是德国古典大学修养观在政治教育中的体现,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思想理论。政治修养观汲取了德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当代德国政治教育在历史反思基础上自我重建的结果,体现出深刻的人本思想、主体性思想、价值论思想和方法论思想。它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当代德国政治教育的本质,也能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建设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7.
德国文理中学教师的培养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接受大学教师专业教育;第二个阶段是要完成为期两年的教育实习期服务;第三个阶段是入职后的继续教育。德国的师资培养非常重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教师资格要求十分严格,必须要经过两次国家考试。此外,每年都会有大量的教师继续教育课程。  相似文献   
138.
通过对中国和德国乒乓球职业化俱乐部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表明:中国乒乓球职业化俱乐部的运行机制与德国相比有较大的差距.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期为中国乒乓球职业化俱乐部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9.
19世纪70年代以后,以电能、内燃机动力以及新兴化学工业为主要特征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展开。德国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导国家。德国在电气、内燃机、化学工业和炼钢工业等四个重要领域均取得了重大成就,出现了一大批科学家和科学成果,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德国经济飞速发展。20世纪初.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过了所有欧洲国家。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交错进行;迅速将科学理论、发明转化为生产力,并大力发展新兴工业;轻重工业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0.
美苏关系的缓和,西方阵营改变了他们的东方政策,这削弱了德国在冷战中的作用,德国甚至成为美苏双方达成交易的对象。国际形势的变化需要德国调整其外交政策,打破外交孤立的局面。于是,在团结西方阵营前提下,德国努力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力争在一个统一的欧洲中摆脱外交被孤立局面。在海牙会议上,德国重构欧洲一体化蓝图,使停滞的一体化车轮重新运转起来。因为,一个统一的欧洲既可以使德国摆脱对美国的过分依赖,又可以增强与东方阵营谈判的筹码,更重要的是打破了德国外交被孤立的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