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165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13篇
综合类   8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Copper(II) hydroxide (as the rarely occurring mineral spertiniite) is formed under alkaline, oxidising conditions. It has been observed as a naturally occurring corrosion product of brass in sea water. But most occurrences on copper alloys are due to conservation treatments using basic solutions (sodium hydroxide or ammonia) or to intentional patination. Classical brass centrepieces (c. 1800), ‘cleaned’ with ammonia solution, developed a blue spertiniite patina in gaps, where evaporation was hindered. Additional to the danger of stress corrosion cracking this is another reason now outlawing this treatment. Copper pigment layers will transform to copper hydroxide when exposed to bases. The treatment of basic copper salts with bases has been used intentionally in the production of Bremen blue and similar pigments which can be composed of copper hydroxide as well.  相似文献   
62.
运用共生理论,在下游企业库存水平相对增长率为线性反应函数的基础上,提出了Holling II非线性功能性反应函数关系的数学模型,得出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库存水平稳定的充分条件,当这一稳定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其外围出现一系列关联紧密的稳定平衡态,供应链中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仍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这种现象符合经济学中的杠杠原理,使得此模型更加合理,相关结论有助于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作出更加合理的库存决策。  相似文献   
63.
研究了用间硝基苯基荧光酮(m-NPF)做显色剂在表面活性剂——溴代十六烷基三甲胺(CTMAB)的存在下与锌离子的反应,实验证明在PH=6.25时,生成红色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为498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357×105L/mol.cm,在0-8ug/25mL范围内符合比耳定律,用于测定水样,结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64.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career of the Shafi?ī jurist and logician Sirāj al-Dīn Urmavī (1198–1283), who combined his scholarly and judicial activities with ambassadorial appointments to Frederick II, King of Sicily and Holy Roman Emperor, and the Ilkhan Hülegü. Originally from Azerbaijan, Sirāj al-Dīn spent most of his professional life in Ayyūbid Cairo and, from 1257, in Seljuk Konya, where he spent the final decades of his life as chief qadi. Through a contextualised reading of the extant biographical information for Sirāj al-Dīn, the article draw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wo aspects of his physical and professional trajectory. First, the essay situates Sirāj al-Dīn's career in the context of processes of cultural change in thirteenth-century Anatolia. It seeks to demonstrate both the transfer and adaptation to the Anatolian urban milieu of social–cultural patterns attested for the a?yān in neighbouring predominantly Muslim societies, and the shaping of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functions of immigrant scholars to Anatolia by local conditions. Second, the article identifies Sirāj al-Dīn as a prominent participant in an intellectual community engaged in inter-cultural exchange across political and confessional boundaries in the thirteenth-century eastern Mediterranean.  相似文献   
65.
张丽娜 《大众科技》2012,(6):270-271,275
文章针对第二类疫苗的特殊性,总结以往招标采购的经验与教训,对第二类疫苗招标采购的质量保证、价格优惠、供货商服务良好、操作方便、供货稳定等进一步加强规范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6.
原子弹的研制反映了美国核观念的初步确立和战略的转变,是美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战争形势的发展,罗斯福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决定联合英国与德国法西斯在军事科学领域展开"核军备竞赛"。20世纪30年代核物理学的发展,"敌国侨民"的担忧和战事的紧迫为美英合研制原子弹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67.
根据二战时期美军制服样式以及军服风格女装产生的因素,探讨现代女装设计对于美军制服元素的运用;并结合后现代主义服装的特点,从军服设计理念以及设计制式等要点分析美国军服对军装风格女装设计未来发展的影响,从而进一步阐述现代军装风格女装在设计手法和理念上开拓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68.
新课标Ⅱ卷论述类文本阅读难度较大,应在明确考点的基础上,注重整体阅读和观点辨析的结合,答题时审清题干,在文本中画定题目选项的范围,认真对照及辨析选项和文本原文,找出异同;同时注意厘清词句意义的范围、程度和重心,远离命题陷阱。  相似文献   
69.
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收录的开放式创新文献为研究对象,借助Citespace II软件进行知识图谱分析,分别制作了时空分布、文献共引和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进而探究了开放式创新研究的分布状况、变化趋势和热点领域。研究表明:(1)英美两国学者引领了开放式创新研究,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稳步提升阶段,但能够密切跟踪国际前沿;(2)开放式创新研究的发展趋势是研究对象日趋多样化、实证研究取代案例研究成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基于网络社区的创新交互逐步取代企业实体之间的技术交易和合作研发成为研究主流;(3)开放式创新研究的四个热点领域是开放式创新模式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基于创新网络的研发合作和技术交易、开放式创新知识治理和用户参与的开放式创新实践应用。  相似文献   
70.
本文着眼于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外交政策对中国作为近现代民族国家的地缘形体的观念及其政策行为。中美政府各自对战后亚洲的政治格局的战略设想以及战时大国外交,都不可避免地牵涉到与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对他们所认为介于中国外交和内政之间的灰色区域即中国的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政治走向做出判断和预期。本文所披露的美国政府对上述问题所进行的政策计划细节,有助于了解中国领土属性转型的延续性及其国际背景,也有助于了解战后纠缠于亚洲冷战中的中国民族边疆问题的战时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