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32篇
科学研究   2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7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章从历史学、文化学、武术学、哲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身上所负载的“功夫精神”给予深入的解读,认为“贵和忌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践智慧、回归生活”的“功夫”精神,其实也是整个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精神,它将贯穿于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整个历程中,也将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领域与具体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2.
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太极功夫扇为例,阐述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及意义,探讨了影响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分析了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条件以及具体实施程序。  相似文献   
33.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舆论界有摇旗呐喊的支持者,也有发出质疑之声的反对者,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各异。北方大报《大公报》对革命的态度,在辛亥革命期间的日常报道和《君主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的征文活动过程中一览无余,即使在起义爆发之后全国争相响应,革命一发而不可收拾之时,英敛之主持下的《大公报》仍然坚持着一以贯之的君主立宪理想。有奖征文不但是报纸和社会之间互动的有效方式,亦成为报纸引导舆论导向,传播自身理念的又一途径。  相似文献   
34.
武术文化的快速发展,以致武术伦理问题日益突显。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对中国传统武术中的伦理问题剖析,以了解其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35.
新记《大公报》作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报纸,它与同期学界的联系主要体现在:关于报纸的职业主义理念;报纸是代表国民说话的社会舆论机关;对新闻报道的重视和对读者的重视。这些联系的产生主要基于:社会政治环境及新闻气候;新闻教育与报刊新闻时代的发展;新记《大公报》对自身经验的总结和对徐宝璜等人的新闻理念的借鉴。  相似文献   
36.
在书评创作很是繁荣的当下,如何写出有质量的书评值得每位书评家的思考。书评写作力求其客观、公正性,以现代文学史上的两份重要文学刊物《大公报.文艺副刊》、《文学杂志》为例,沈从文及朱光潜十分重视和强调书评写作的公正性,是当下书评写作的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7.
董谦 《新闻界》2008,(3):163-165
《大公报》人才辈出,原因何在?本文从知人善任的人才选拔机制、知识分子的人文关怀、企业民主制度管理等三个方面,阐述了新记《大公报》用人育人的成功秘诀。  相似文献   
38.
按照相依性原理,探索"少林寺"与"少林功夫"的相依性关系问题。研究认为:南北寺院对应是自然依存关系。史载南北少林寺"一在闽中,一在中州"就是最好的例证。少林功夫与少林寺是必然依存关系。"拳以寺名、寺以拳显"也好,"武以寺威,寺以武显"也罢,讲的都是一种匹配衬托的关系。"天下武功出少林"是一种人为的依存关系。三种不同的依存关系,反映了"少林寺与少林功夫"的亲缘程度,其结果是必然的依存关系〉自然的依存关系〉人为的依存关系。必然的依存关系是最牢固的,而人为的依存关系是最松动的。  相似文献   
39.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网络游戏以其发展速度快、传播范围大、影响面积广、推广速度迅捷等诸多优势,成为国内外广大青少年所喜闻乐见的一种娱乐手段。"功夫网游"对传播与发扬中华武术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某些方面又为其发展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为使"功夫网游"沿着健康轨道发展,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对现代部分功夫网游之间存在的问题与弊端进行了认真细致的归纳与分析,同时,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期望为"功夫网游"的健康成长以及传统武术传播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40.
北洋政府继承了清政府遗留的不平等条约,在一战后新的国际秩序构建过程中,试图以外交活动修改不平等条约。其外交部门所辖刊物《外交公报》与社会名报《大公报》进行互动,缔造了近代中国历史上社会舆论与政府立场共同作用于国家政治的显著影响阶段。从两者的记录视角出发,再考北洋政府的修约外交活动,从“官与私”之间的话语碰撞中分析北洋政府修约外交的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