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6篇
  免费   33篇
教育   2050篇
科学研究   35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6篇
综合类   122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32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234篇
  2011年   272篇
  2010年   213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51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116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我党初期的重要领导人陈独秀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挥了积极作用.他关于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和批判传统文化中的糟粕为接受马克思主义、开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起了积极作用;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基本原则的确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陈独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82.
自从马克思主义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工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史.近三年来,我国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深刻内涵、重要意义、基本路径、制约瓶颈、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等方面.其发展趋势由概念分析转到实践路向,由经验性研究转到实证性考察.  相似文献   
83.
崔越 《许昌学院学报》2011,30(3):109-111
文化多元化是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文化建设的基本文化生态。文化多元化在对人类文明进步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主导意识形态文化建设带来了消极影响和认同危机。面对文化多元化负效应的影响,加快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要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坚持主流文化的主导,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善于学习和借鉴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同时坚持党领导下的理论创新等。  相似文献   
8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为本位的教育活动。研究人的本质问题,是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前提。马克思主要从人的类本质与人的社会本质两方面入手,对人的本质问题进行了科学阐述,其理论着力点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相契合。高校应与时俱进地不断总结完善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并将其基本理论贯穿于整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相似文献   
85.
八七会议抓住了土地革命这个核心问题,发掘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生长点;制定了武装斗争的新方针,引领武装斗争的理论自觉逐步向实践跃升;提出了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任务,开启了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理论探索历程;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意志,初步展现了独立自主的风格;毛泽东作为一个杰出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正在走向成熟.八七会议的缺陷同土地革命时期党内严重存在的教条主义有着内在关联.因此,八七会议虽然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起步,但是这个起步是蹒跚不稳的,这个蹒跚起步的历程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86.
马克思主义是指导无产阶级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它和各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丰富发展,才能发挥它的指导作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将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和中国的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形成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科学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及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出其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表明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获得了飞跃和发展.  相似文献   
87.
解读和借鉴马克思的学术思想和研究方法,提出汉水文化体系世纪版本建构的构想———领域体系的方式、自然本体论根基、人类本体论维度和工艺学核心。  相似文献   
88.
"需要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的一块基石,同时也是分析全部历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逻辑起点。它为人提供安身立命之所,回归生活世界,确立人的主体地位,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把握生产和需要的关系,肯定了人类历史发展的能动源泉。  相似文献   
89.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推向新的阶段,体现了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的奥秘。  相似文献   
90.
全球化下的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着来自西方社会思潮、网络技术和大众文化的挑战。基于高校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基本原则和文化氛围的角度展开探讨,以提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