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364篇
科学研究   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3篇
综合类   3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水西简史》不仅研究了水西土司的历史,而且对研究整个西南地区土司制度的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历史已经进入了新的时代,各民族在政治上一律平等的今天,完全有条件以新视角去审视奢香夫人,对她的伟大业绩作出应有的评价和公正的定位。  相似文献   
152.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专家访谈法,对壮族武术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壮族武术作为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独特表现形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文化背景下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文化体系,具有共同性、地域性、民族性和多样性的特征,并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传承方式、审美情趣等方面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3.
如何使古老的文学名著在现代文化语境中焕发出新的时代特色与文化内涵,这是我国艺术界包括影视编导在内煞费苦心的文化课题。把我国北朝民歌《木兰辞》、迪斯尼改编的商业动画电影《木兰I》、2009年上映的马楚成版的《花木兰》为比较文本,通过符号学理论对三者的叙事符号和意义生产进行解读,我们认为《木兰辞》体现出为当时统治阶级和男权社会所认可的思想才能够千古流传;《木兰I》的内容灌注了以个体本位的西方文化核心,使原故事焕发出了新的时代特色与文化内涵,实现了意义再生产,使原文本经由改编成为了"美国电影";《花木兰》虽然增加了很多元素,情节也复杂了许多,但由于文化观念的保守和时代精神的欠缺,没有实现意义再生产。  相似文献   
154.
维吾尔当代短篇小说创作呈现出三种典型样态,即民族语原创小说、维汉翻译小说、汉语原创小说。这三种样态的小说又可按照原创语言将其分为两种类型:民族语原创及其翻译小说、汉语原创小说。论文从创作论的角度分析、比较两大类型(三种样态)小说在描写对象的外面与内面、总体风貌的民族性与先锋性方面的差异,以厘清维吾尔当代短篇小说创作的基本轮廓。  相似文献   
155.
高黎贡山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百花岭村各民族村民经过充分协商和讨论自发成立的,被誉为"中国第一个农民环保组织"。在高黎贡山农民生物多样性保护协会影响下,保护区周边其它社区成立了30个各具特色的社区环保组织,对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了积极影响。百花岭的成功经验必将为高黎贡山保护区周边社区,乃至国内外社区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6.
纳西族的联姻方式带有强烈的民族色彩,诸如到丈母娘家服务的"服务婚"和因贫穷、残障而行的"交换婚"、家无男儿或为寡媳"招夫养子"的入赘婚以及买卖寡媳的买卖婚以及抢婚、跑婚等。这些联姻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后仍有不同表现和不同原因的部分遗存。  相似文献   
157.
支嘎阿鲁在彝族神话、史诗、传说、故事、歌谣中广泛传颂,渗透到各种彝族文艺形式之中,形成了高大丰满的形象,在彝族文艺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支嘎阿鲁形象对彝族的认同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其他任何人物或者形象都无法代替的。即使到了今天,支嘎阿鲁形象的影响仍然广泛而深远,承载着彝族的共同精神寄托,是彝族认同的重要纽带,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似文献   
158.
浅论我国民族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多民族在历史、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民族的共同繁荣与进步,团结与发展,有必要研究民族心理。同时,民族心理学也是总的心理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59.
川滇黔相邻地区的昆明、楚雄、曲靖、六盘水、毕节、昭通、凉山、宜宾等地的民族中广泛流传有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其中有数十个故事内容完全相同。将区域内支格阿鲁故事和罗隐故事进行全面梳理,从故事学、民俗学和民族学等角度进行比较研究和文本释读,阐释区域内流传支格阿鲁故事与罗隐故事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0.
试论中华民族文化元典中的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删订的《诗》、《书》、《礼》等“六经”和与之相关的《论语》、《孟子》、《荀子》、《老子》、《庄子》等典籍都是文化元典,在其中有着丰富的人文精神遗产;在此基础上,以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儒家思想为主线,辅之以道家、墨家、法家的思想,梳理并论证中华民族文化元典中人文精神的七个方面.当今坚持可持续发展观,应当吸收和继承元典人文精神的合理内容和精华,重塑能适应21世纪的人文精神,使民族的优秀文化焕发青春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