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9篇
教育   411篇
科学研究   56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28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北宋《春秋》学以争论褒贬、臧否义例为主潮,滔滔汩汩,席卷天下之际,苏辙《春秋集解》特出其间,以矫俗规过为著书旨趣,极力诋斥孙复诸家“以意说经”之穿凿钩深。家学、庭训、地域文化与学风世俗之激荡触发,于是蔚为苏辙《春秋集解》以训诂为书法,事义兼采而又归本于“以史传经”之特色。本文考其特色大抵有三:一、解读《春秋》,专主《左传》叙事;二、据史为断,批驳“以意说经”;三、事据《左传》,义兼《公》《谷》;权衡诸家,发挥经旨隐微。此种透过考据事实,以得书法之治经风格,于北宋揣度义例、执着褒贬之《春秋》学研究主潮中,真堪为沧海横流之中流砥柱。  相似文献   
42.
黄豆在我国分布极广,且用途非常广泛,传统种植以夏黄豆品种为主。其实也有不少春黄豆品种在生产上有很大的推广、利用价值,如矮脚早、粤豆1号、早毛黄等,只要栽培管理措施得当,同样能获得较高的产量。现从七个方面提出了春黄豆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3.
对河南省中牟县、许昌县等7个样地农村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结果,反映了农村居民春节的消费和生活情况。当今农村居民春节消费和生活具有以下特征:生活资料的消费相对比重大;生活内容丰富,但质量偏低;时尚消费和旅游逐渐走进春节生活。  相似文献   
44.
黄宗羲反对《春秋》一字褒贬说,提出《春秋》取材于列国之史,并不局限于鲁史,并指出其有脱简与错误,从而还《春秋》以史的面目。他对《春秋胡氏传》进行了批判,指出其被义例束缚了,并多处违背经文。他还结合历法研究了一些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45.
习凿齿史学思想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晋习凿齿的《汉晋春秋》肯定国家民族的统一,主张积极进取的人生精神;把史学看作是政治学,其任务就是臧否历史,其功用就是提供鉴戒;史学研究的方法一是用儒家的仁义批评历史,二是“原始要终”见微察著。习凿齿的不足在于以主观的利益裁割客观的事实,难免失实。  相似文献   
46.
<吕氏春秋>论舞蹈艺术的资料是远非先秦他书可比,它首次提出舞蹈发生发展史论,并力求揭示其中规律,因而有很高的艺术、文学、文献价值,在中国舞蹈史、艺术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7.
在影响力逐年下降的情况下,春节晚会要想继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认真面对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出发展规律,校正发展方向。本文把春节晚会置于电视综艺晚会这一生态环境中,通过春节晚会与其他综艺晚会的横向比较,找出它们的“同”与“不同”之处,在此基础上总结其他综艺晚会留给春节晚会的成功启示,提出春节晚会发展过程中值得思索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8.
简单描述了基于J2EE平台的图书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背景,介绍了该系统的开发与实现,包括实现系统开发的平台与工具,软件构架,提出了系统设计与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49.
分析大量的非结构化文本数据已经成为各类研究及数据分析中的重要任务。本文借助Hadoop分布式计算平台,搭建了一个基于IKAnalyzer开源工具的文本分析应用系统框架,系统基于Spring Boot架构进行了Web应用平台搭建,结合node.js技术构建了数据驱动的Web前端UI呈现。研究实践了从文档收集、文档预处理、分布式计算、中文分词及词频分析、可视化呈现的初步流程。借助该系统平台,研究分别以金庸小说文本数据及采集的贵州省极贫乡镇教育基础数据作为语料数据进行了相关文本统计分析实践。  相似文献   
50.
<诗>与<春秋>究竟发生着怎样的纠葛?这一追问长久以来一直困扰着整个学界,至今尚未得到较好地解决.本文认为二者都是儒家士人为实现王道政治理想的一种言说手段,即通过对先人典籍的当下解读进行话语建构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这是先秦士人与汉代儒士共有的策略取向.孟子所谓"<诗>亡然后<春秋>作"之说,强调的乃是文化价值功能的衔接与转化,因而有其内在的逻辑链接关系,绝非如钱玄同、顾颉刚等认为的"无稽之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