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44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13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金瓶梅》的故事框架是从《水浒传》第22回到第31回中移植过来,又加进了作者天才的创造。细比较二书对于同一人物的描写,有助于对《金瓶梅》作者的创作初衷、《金瓶梅》一书主题等方面的探究。文章选用潘金莲作为剖析的材料,发现存在诸多差异,而且这种差异正与二书的主题、表现重点各有不同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72.
《金瓶梅》:对传统仪式信仰的颠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以现实为题材,演示的是世俗的枭雄,为的是酒、色、财、气:通过以家喻国、以血缘伦理喻政治伦理,在诸多的仪式叙事中,对父子、夫妇、兄弟、姐妹、主仆乃至神灵的信仰进行了"反讽"或"戏拟"式的摹画,完全颠覆了传统仪式的内涵,从反面说明了身不修则家不齐以致国不治、天下不平,唱的是一首劝惩之歌。  相似文献   
273.
论文以王安忆近期创作的小说《长恨歌》和《富萍》为例,解读王安忆潜在的历史叙述冲动对人性生存文本的偏离倾向。  相似文献   
274.
20世纪《金瓶梅》研究史的可区分为1901-1923年、1924-1949年、1950-1963年、1964-1978年、1979-2000年五个阶段,以1924年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出版,标志着古典阶段的结束和现代阶段的开始;以1993年北京古佚小说刊行会影印发行《金瓶梅词话》,标志着现代阶段的正式启动;以中国大陆,日本、台港、欧美(美、苏、法、英)四大研究圈的形成,标志着现代阶段的全面推进;以版本、写作年代、成年过程、作者、思想内容、艺术特色、语言风格、文学地位、理论批评、翻译出版、文化传播等课题的形成与展开,标志着现代阶段的研究水平。而中国的《金瓶梅》研究,经过漫长的80年历程,终于在上世纪最后20年登峰造极,当仁不让也当之无愧地走在了国际“金学”的前列。  相似文献   
275.
《雷雨》自问世以来,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评论不一,观点多样,即使是对《雷雨》的主人公到底是谁,人们也有着不同的见解:“周朴园”说、“蘩漪”说、“周萍”说、“神秘力量”说、“命运”说、“雷雨”说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种观点,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着对剧本的解读。  相似文献   
276.
李侗著作的版本,大致可分为《延平答问》版本、《李延平先生文集》版本和拾遗三个系统。基于《延平答问》的宋刻本、明刻本、清刻本和朝鲜、日本刻本,以及《延平文集》的版本,以及后人所编拾遗部分,通过前人的著录、史志以及罕见的李氏家谱的珍贵史料,进行了详尽的考证。  相似文献   
277.
韦应物是古代悼亡诗的重要代表。西安出土了韦应物家族的四方墓志,这是我们研究韦应物悼亡诗的宝贵资料。将墓志与韦应物诗相对照,可加深对其悼亡诗的理解,并从韦应物诗集中发现更多的悼亡之作。韦应物悼亡诗的艺术特点深刻影响了苏轼等人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