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7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404篇
教育   1251篇
科学研究   648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84篇
综合类   143篇
文化理论   4篇
信息传播   49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88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53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13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黎云云  畅建霞  涂欢  金文婷 《资源科学》2014,36(6):1183-1190
为评价黄河干流控制性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对下游水文情势的改变程度,根据花园口水文站1949-2010年的日径流资料,在水文改变指标体系(IHA)的基础上,采用变异范围法(RVA),定量分析了不同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前后,黄河下游水文情势变化情况及改变程度。分析结果表明:①梯级水库联合运行后,黄河下游的水文情势发生了高度改变,且改变度随着水库联合运行数量的增加而增强;②刘家峡和三门峡二库运行阶段,水文情势改变度为68.92%;刘家峡、龙羊峡和三门峡三库运行阶段,改变度为73.21%;龙羊峡、刘家峡、三门峡和小浪底四库运行阶段,改变度为87%;③不同水库联合运行对黄河下游生态水文特征的影响差异较大,尤其是四库联合调度后,汛期流量剧减,低流量频繁出现,致使河道的生物量和多样性急剧下降,严重危害河流生态健康。  相似文献   
92.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湟水河流域径流量影响的定量评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湟水河是西北干旱区重要河流之一,对维持西北干旱区生态平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湟水河流域水资源减少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根据流域内1966-2010年水文气象数据,采用累积距平法、累积量斜率变化率法,对湟水河流域径流量和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定量评估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年降水量、蒸散发量和径流量总体均呈减少趋势;径流量的下降变幅为0.1亿m3/10a,具有4a、9a和20a的准周期变化,且在1987年前后发生了突变;气候变化对湟水河流域径流减少的贡献率达35.46%,人类活动改变了部分水循环的路径,对径流的减少起主导作用,贡献率为64.54%。  相似文献   
93.
杨清可  段学军  叶磊  张伟 《资源科学》2014,36(4):712-721
针对已有对城市土地利用的投入产出分析中忽视其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外部负效应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非期望产出模型SBM-undesirable,并选择长三角地区16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投入产出要素进行定量调整。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城市土地利用存在非期望产出的情况下,采用SBM-undesirable模型对其进行效率评价,能够避免传统DEA模型径向角度选择所带来的缺陷,提高效率评价的准确性,比传统模型更具有清晰的刻画功能。在研究期内,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水平偏低,平均效率呈"凹"字形波动趋势,环境污染等非期望产出的存在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提高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而各市土地利用效率差异在研究期内也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②从效率分解变化看,土地利用的纯技术效率的变化是导致技术效率演变趋势的主要原因,而且土地利用效率普遍偏低且具有明显变动幅度,整体上利用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技术效率;③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布除2006年外均呈现不均衡特征,沪宁杭等区域中心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而苏中的南通、泰州及浙北的舟山、台州等市效率偏低,整体上呈现"大集中-小分散"的分异特征,效率空间分布格局非均衡化特征明显;④通过对研究时期内土地利用非DEA有效城市的分析,发现各市普遍存在要素投入冗余、效益产出不足和环境负外部效应产出过多等情况,优化要素配置能力、减少负外部效应产出和增加单位土地有效产出是改善利用效率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94.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洮河流域植被动态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逐象元回归和一致性检验构建1981-2010年间洮河流域NDVI序列,整编同期气温、降水等资料,采用Sen斜率、主成分、相关性及回归残差分析等方法,就洮河流域不同地理-生态区间植被动态的时空特征及所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1-2010年期间,洮河流域植被动态总体增强且空间分异明显,甘南高原植被动态增强幅度高于黄土区。从植被季节变化的趋势和幅度来看,甘南高原主要表现为植被萌发期提前,黄土区表现为萌发期提前和枯萎期延迟。在气温和降水所代表的水热要素与NDVI之间构建植被动态预测模式,率定和校验期精度良好,能够反映不同生态-地理区间植被动态与气候变化之间的数量关系。总体来看,洮河流域植被变化由气候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气候模式输出和残差分析结果表明,洮河流域植被动态受气候因素的影响显著,气候变化对洮河流域植被活动增强的贡献率超过90%。  相似文献   
95.
长三角地区行业间水资源消耗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书敬  许耀  胡姚雨 《资源科学》2014,36(10):2003-2011
本文基于经济普查数据,使用投入产出法,对比分析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和浙江整体用水、三大产业用水、制造业二分位行业用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浙江拥有水资源总量超过其消耗水资源量,上海和江苏则面临较大用水压力;2上海耗水集中于第二产业,江苏、浙江集中于第一产业;3上海石油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业、江苏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浙江的木材加工以及家具制造业直接用水系数较高,但完全用水系数较低,江苏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等部门直接用水系数较低,而完全用水系数较高;4对代表性行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分析显示,影响其完全用水系数的相关行业在两省一市基本相同,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6.
李文静 《现代情报》2014,34(7):93-99
本文从专利申请情况和专利发展态势两个方面,对长三角地区2003-2012年间的专利情报进行了对比分析。专利申请情况主要从申请数量和申请结构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专利发展情况主要利用年成长率、技术生长率、技术成熟率、技术衰老系数及新技术特征等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发现,江苏省专利申请量增长率最快,上海市结构布局最合理,并根据结论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7.
罗厚攀  严贤春 《大众科技》2014,(10):137-139
嘉陵江流域亭子口电站库区鱼类资源丰富,在此地开展鱼业发展研究,有利于摸清渔业资源状况,为合理利用、保护、增殖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对库区渔业资源及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鱼类组成特点和渔业发展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库区渔业养殖模式及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98.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标志着各种资源要素在长三角区域内的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升,有利于形成更强的区域创新能力。本文基于2005—2017年长三角城市统计数据,考察了区域一体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并对其中的影响机制和异质性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显示:(1)区域一体化对长三角城市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机制分析发现,一体化伴随的产业集聚并未形成创新能力提升机制,但一体化推动的区域内部产业转移机制有效提升了城市创新能力。(3)异质性分析表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对非核心城市、欠发达城市、低财政分权城市具有更为显著的城市创新能力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99.
将科技创新过程分为技术创新和经济产出两个阶段,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沿线省市科技创新两阶段的效率水平并在此基础上采用面板随机Tobit模型分析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科技创新效率总体上有所提升,但各省市之间技术创新效率和经济产出效率存在地区差异,整体呈现“东西高,中部低”的空间格局,区域间差异随时间演进逐渐减少。②政府支持、人力资本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产出效率影响不显著;地区开放程度、产业现代化程度对技术创新效率影响不显著,地区开放程度对经济产出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产业现代化程度对经济产出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城镇化水平、基础设施水平对技术创新效率有显著负面影响,对经济产出效率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0.
开展税制结构影响专利产出的实证研究。选取长江经济带11个省、直辖市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直接税、间接税分别与长江经济带专利产出的关系,判别税制结构影响长江经济带创新发展的合理性。结果显示:现行税制结构不利于长江经济带专利产出水平的提升,直接税和间接税均与专利产出存在负向效应;税制结构对专利产出存在显著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单一门槛效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间接税、直接税对专利产出的效应均呈现逐渐减弱的趋势。因此,国家及地方政府应当继续深化结构性减税政策改革,降低纳税主体的税收负担;提高税收激励政策的普惠性、引导性和精准性;增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建设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