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69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根据多电机协同工作对总线实时性的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TMS320LF2407DSP芯片、CAN控制器局域网和串行RS-232与CAN网络的协议转换单元的集散控制方案;实现了串行RS-232和CAN总线之间的数据通信,上位工控机与CAN总线中下位机节点之间的数据通信,实现了集散控制功能。简要介绍控制器局域网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硬件电路和软件设计。实践证明:该网络可以作为现用的RS232网络的升级网络也可以单独使用,其电路简单,设置灵活,运行速度快,性能可靠稳定,具有很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92.
影响中国SCI论文数量与质量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SCI论文数量与质量的关键因素。通过比较教育部发表SCI论文前十个高校和中国科学院前十个研究所的相关数据,我们发现,研究经费和期刊影响因子是决定我国SCI论文数量的核心因素,而论文数量对论文的引文率有影响,但不是很显著的。一个政策推论是:通过不断加大对科研部门的经费投入,会提高SCI论文的数量,进而会逐渐地提高我国SCI论文的质量。  相似文献   
93.
藉由SCI的中国学术研究能量之国际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利华 《科学学研究》2004,22(Z1):10-17
学术研究能量一般包括研究能力和影响力两个方面。本文藉由SCI指标体系获得一系列重要的科学指标,对中国学术研究能量的一些重要指标进行了定量化的国际比较研究,从而发现了一些重要的发展趋势,客观衡量了中国的学术研究能量。在此基础上,进而对提高中国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的科技政策问题提出可供讨论的意见。  相似文献   
94.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对2008—2018年CPSF-SCI论文产出数量、被引频次、作者机构、学科门类、期刊来源、区域分布等研究分析,利用SPSS21.0进行配对资料Wilcoxon检验,验证相关参数的显著性。研究发现,2008—2018年共发表CPSF-SCI论文59 434篇,高水平科研产出越来越多,高引论文水平略高于全球基准值,CPSF-SCI论文数量与CPSF资助人数在机构、学科门类、区域分布上基本一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也存在CPSF-SCI论文人均数量少,资助成本高,刊载期刊总体水平不高、学科门类分布不均、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相似文献   
95.
APS、AIP和IOP是物理学科中常用的权威的全文数据库。本文以这三种数字资源为例,分别从被SCI/SCIE收录情况、学科分布、JCR期刊影响因子及检索性能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对比分析,为高校图书馆物理学科的数字资源建设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96.
《中国天然药物》创刊8年、全英文出版2年即被SCI收录,成为我国第2家被SCI收录的药学期刊。本文在回顾该刊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提炼该刊被SCI收录的核心要素,主要包括创刊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组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编委会和高效务实的编辑部,具有国际化视野,与Elsevier合作出版国际网络版,采用ScholarOne稿件处理系统,以及注重利用高校平台进行国际化宣传。  相似文献   
97.
宋艳辉  朱李  邱均平 《情报杂志》2022,41(2):190-197
[研究目的]以“唯SCI”“SCI至上”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使大量的科研成果外流,对我国科研创新发展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在“破五唯”(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背景下,旨为我国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评价体系提出正确的思路,使之回归到科学的发展轨道上来。[研究方法]首先回顾并梳理了我国科研评价制度的演变历程及其变迁机制,并从SCI论文的资助效益、流向现状、被引用次数三个维度分析了目前唯“SCI至上”的科研评价导向造成科研成果流失、国内学术期刊质量无法提升、国外知识垄断加剧等不良影响。其次,在上述基础上,可视化分析了“科学网”上科研评价的专家评论信息,进一步提出了3个方面的科研创新思路:打破“以刊评文”“奖励驱动”的现状,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指标,完善科研评价制度。[研究结论]认为科研评价的重点应聚焦在科学研究的“本质”,回归科研评价的“初心”,以促进知识创新为主要目的,实施评价多元化,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研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8.
文章以苏州大学图书馆购买的外文电子全文期刊为基础,将其与SCI源刊分区列表进行对比,揭示苏州大学图书馆馆藏理、工、农、医类外文电子核心期刊保障情况,研究苏州大学图书馆电子期刊的建设需求及如何优化馆藏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99.
SCI量化评价功能的局限性及其修正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SCI数据库及其期刊影响因子的学术量化评价功能,在国内外具有广泛的影响.无论是在科技管理领域还是信息服务领域,都将其作为学术定量评价的手段之一加以利用,但同时也对它的评价功能提出了质疑和修正.本文从期刊影响因子、SCI数据库、学科间的差异、科学引证活动等方面对SCI学术量化评价的局限及其修正进行文献综述,并对一些新方法和新指标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00.
SCI收录中国期刊的统计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莉  陈惠兰 《现代情报》2009,29(12):156-160
SCI期刊引证报告JCR(2005-2007)数据为依据,统计了近3年SCI收录的中国科技期刊,并就期刊的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学科分类排名、被引半衰期及CSCD、CSTPCD收录情况等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科技期刊近年来影响因子等各项JCR指标持续上升,指标增长率大大高于美、英、日、德等国家,但实际影响因子均值、被引频次均值等表征期刊质量的指标均落后于欧美等科技大国。SCI收录中国科技期刊存在收录比例小,就被引频次及IF值而言择优不明显及学科分布不均衡情况。上述分析为科研人员了解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及明确科技期刊的发展对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