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0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368篇
教育   1892篇
科学研究   652篇
体育   620篇
综合类   313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5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86篇
  2014年   322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63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63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48篇
  2005年   200篇
  2004年   162篇
  2003年   124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是新农村建设和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路径,分散的农业经营给农民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探索农业产业走出困境的出路,需要对农业产业进行调查分析。湖北省蕲春县李时珍中医药产业的调查研究具有代表性,可以在此基础上构建研究区域中药产业化的长效机制,在分析当地中医药产业三种传统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的"企业与药农一体化"新模型,以期在给农民创造收益的同时有效地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2.
城乡统筹视角下河南省中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河南省城乡中学体育教育的均衡发展进行探讨,为我省进一步发展农村体育找准落脚点,尽快缩小城乡体育教育的差距.研究结果显示,影响我省城乡中学体育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制度和评价体系的不完善、资金注入的不平衡、相关负责人的不重视、教师综合素质发展的不平衡、场地器材的不足,城乡教师之间交流的不足和体育教师的转行等.  相似文献   
73.
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地,是中国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是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者。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成功实践,回答了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搞改革开放;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和广东特点的改革开放之路,广东改革开放的进程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4.
通过实证分析广东省城乡居民收入对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发现近年广东省城乡居民在衣着、交通及通讯方面消费均有较大提高。而与广东省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相比,农村居民对家庭设备用品、医疗保健、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等高层次消费明显落后于城镇居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培育农村消费市场,建设经济适用房等建议。  相似文献   
75.
借助中介语理论,通过收集四川省东部四川方言区大学英语学习者的中介语语料,从辅音、元音和音素组合等方面分析中介语语音特征,可以帮助英语语音教师和学习者认清语音学习的障碍,充分发挥方言语音的积极作用,并克服其干扰,提高英语语音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76.
农村小学低龄儿童寄宿现象在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背景下产生。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旨在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利用,提升教学质量,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一系列问题,其中低龄寄宿问题尤为严重。低龄寄宿减轻了父母负担,促进了学生自主性。但寄宿条件差、饮食安全得不到保障、低龄学生自理能力弱、亲情缺失、家庭教育功能弱化等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云南省X县农村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为例,对其低龄儿童寄宿生身心健康、饮食安全、自理能力状况等展开状况调查,以找到解决策略,并对全国的农村小学低龄寄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7.
农户分化对农地功能供给多样化的影响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玉红  王琳娜 《资源科学》2020,42(7):1405-1415
推动农地的多功能利用是顺应“功能拓展”这一现代农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社会化小农阶段,农户渐趋分化,其意愿行为的复杂性直接影响到农地功能供给的多样性。本文通过归纳社会化小农的行为特征,以“农地多功能需求的农户响应”为中介因素,构建了农户分化影响农地功能供给多样化的路径分析概念模型,并使用结构方程(SEM)对该模型进行拟合,分析农户分化对农地功能供给多样化的直接效应及其经由“农地多功能需求的农户响应”这一中介因素对农地功能供给多样化的间接效应的大小、方向及影响因素,以探索小农社会化的趋势下,农户分化对农地多功能供给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在湖北省黄陂、新州、鄂州、江夏、通山、蔡甸共6个县(区)的实证研究表明:①农户分化对农地功能供给的多样化兼有直接和间接的负向影响,即农户拥有的生计资本越多,则其供给的农地功能的多样性越低。②农户分化对农地功能供给多样化的直接负效应主要源于农业生产条件的外部化造成的某些生产要素替代,如优质劳动力的流失引起的劳动力要素和其化肥、农药等要素之间的替代造成的农地生态功能的弱化;③间接负效应则源于社会化小农趋势下渗透型、联结型、物质型3类生产要素的失配,即3类要素的投入没有达成激励相容,从而影响了农地多功能的产出效率。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如下建议以推动农地的多功能利用:①重视新型的联接型及渗透型生产要素的投入,并且使两者与实物型生产要素达到激励相容。②拓宽传统的农地利用方式,加深农户对农地外部化生产条件的认知,并通过社保、财政等手段缓解农户对外部化生产条件的依赖,吸引优质农业劳动力回归;③完善农地流转政策,搭建农地流转信息交流平台,推动农地的完全流转。  相似文献   
78.
杨槿  陈雯  杨柳青  耿佩 《资源科学》2020,42(7):1285-1297
乡村生态转型旨在保护乡村资源环境的同时,实现自然资源及生态服务的经济价值,以达到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共赢,是乡村功能认识回归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乡村农业生产和生态维育功能重新得到重视等外在因素,以及乡村生态资源丰富和村民发展诉求强烈等内在驱动共同作用的结果,为地处生态敏感区的传统农业村落实现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行途径。基于生态现代化理论与生态经济发展特质,本文从要素投入和参与主体两方面探讨了乡村生态转型的可能路径,提出乡村生态转型需要从依靠资本转向依靠知识投入,结合政府、社区等主体在乡村知识投入与应用中的行为及作用特点,提出乡村生态转型的知识投入更适合采取社区参与的方式。最后,结合江苏省句容市茅山风景区陈庄村的生态转型实践,对乡村生态转型的知识投入和社区参与策略及其效应进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乡村生态转型必要性及其路径的理论认识,并为乡村发展的生态化实践提供一定经验借鉴和路径参考。  相似文献   
79.
简要综述外包人才培养相关文献,分析福建省外包产业人才结构和高校教学资源现状,提出根据企业的用人要求,结合国家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建立创新型的实训教育理念,以能力体系为中心,以课程体系为基础,利用校企联合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评估体系,形成"产、学"一体化的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和实施方法,为解决服务外包人才的供给缺口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0.
在"风险社会"时期,群体性事件是重要的风险因素之一,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的重点问题。文章以安徽省曾经发生的群体性事件为研究对象,从伦理的角度分析了当代群体性事件,给出了伦理维度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