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教育   492篇
科学研究   47篇
体育   44篇
综合类   39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71.
着重探讨了柳宗元山水游记对六朝山水文的继承和开拓,以及对后代山水文学的影响,发现记游性质的诗序、《山海经》等山水文对水、石的叙述和描写为柳氏提供了摹本和开创空间。柳氏将道家的“愚”和虚静美学注入山水游记,使作品融会着奇、理、骚的色彩。后人对柳氏山水游记的接受,主要形成三种文学现象:一,遇与不遇的山水情怀;二,“愚溪”的多元内涵:三:取材、撷思于柳氏游记的作品。  相似文献   
72.
将电视娱乐节目视为依照特定程序对语言符号进行编码的文本,依据语言学和结构主义方法,从娱乐节目的本体特征进行文本要素-结构性分析,以期清晰阐释潜隐在娱乐节目文本之中的形色话语的生产、运作机制和流通、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73.
六朝时期是水灾多发期 ,水灾多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给社会经济特别是农业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六朝统治者采取了发放救济物质、减免赋税、平抑物价、修建排水工程等措施以救助百姓。  相似文献   
74.
六顶帽子教学法是案例教学法的加强,在税法教学中尤具独特价值。论文首先阐释了六顶帽子教学法的设计原理,然后分析了其在税法教学中的特殊价值,接下来介绍了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法学院在税法案例课中对六顶帽子教学法的实践运用体会,最后提出如何在税法案例教学中进一步推动六顶帽子教学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5.
俳谐文是汉魏六朝时期比较盛行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表面诙谐逗乐,实则有着深刻的讽世意味和社会批评意义,是地道的杂文。研究汉魏六朝文学中的俳谐体杂文,不仅有助于更全面地了解汉魏六朝文学的全貌,也可理清中国古代杂文发展的轮廓与线索。  相似文献   
76.
冯友兰在吸取西方哲学来改造中国哲学、建立自己哲学体系的时候,注意到了西方哲学中的逻辑主义和“逻各斯”传统,而对西方哲学中的个体能动性思想和“奴斯”精神没有予以应有的重视。这样,在冯友兰《贞元六书》的体系中,不仅“新理学”和“境界说”之间、“共相世界”和“天地境界”之间缺乏合理的过渡.而且经过冯友兰改造后的“新理学”也缺乏中国哲学原有的那种契悟、冥会和亲证、体验。冯友兰后来在运用“正的方法”的同时,又求助于“负的方法”,在重视与引进西方的理性主义的同时,又推崇和提倡中国的神秘主义.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77.
文学翻译重在传递原文的“形”和“神”,以做到形神兼备为最佳,也即在正确表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传达弦外之音,这也正是翻译中最大的一个难题。翻译家和文学家林语堂先生所译沈复的《浮生六记》就很好地做到了形似和神似的统一,无论是从语言的选择、篇章的理解到情感的再现和意境的重铸都译得丝丝入扣,完整地再现了原文的神韵。本文欲从“传神”的角度分析林先生所译《浮生六记》所体现出的美。  相似文献   
78.
“春秋决狱”是西汉中期统治者适应政治、经济形势的需要,以“原心定罪”为指导思想,以“亲亲”、“尊尊”为基本原则,用儒家经义来指导司法实践的一种断案模式,对儒法两家的合流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79.
本文第一部分,以陈寅恪的辉煌的学术成就为例,论述研究六朝文学必须深刻理解六朝文化.第二部分,以"六朝风采"所展览的丰富多彩的文物为例,论述研究六朝文化应该充分利用六朝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80.
六朝诗歌创作中出现了尚"形似"现象。张协开启了这一与"神似"相对应的描写倾向,至刘宋元嘉而成风气。这一诗风的出现与赋的影响有关,更与阴阳五行学之"天人感应"、玄学之"言意之辨"理论的影响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