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454篇
科学研究   20篇
各国文化   7篇
体育   37篇
综合类   37篇
信息传播   3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2 毫秒
21.
彝文书写的行款,在古代就已经形成了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的格式.近代以后由于受到巨大的历史变革的影响,偶尔有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形式,但不是主流.近年来,多次比较大型的彝文书法展览和出版的彝文书法选集,绝大多数作品都采取了从上到下、从右到左的形式,背离了传统彝文书法的行款格式,应该从加强传统彝文的学习教育、坚持彝文书法传统的左书标准模式等方面给予及时纠正.  相似文献   
22.
白先勇小说的语言,总是透着一层淡淡的哀愁。作家屡屡使用含有凄婉、哀怨和衰颓内蕴等冷色调词语,表现了语言风格的冷峻和凄美。小说吸收了西方现代派文学的表现手法,善于将审丑纳入审美创造之中;通过一些丑陋的、面目可憎的语言,揭示生活和人性中阴暗灰色的东西,使作品具有更丰富的审美意蕴。丰厚的象征意义,形成了作品内涵的多向度意义,构成了作品的苍凉诗境,从而诠释了生命情感的美好。  相似文献   
23.
苏童是少数几个尤其擅长写女性的男性作家。他对女性的心理描写和细节把握都处理得恰到好处,非常自然。他笔下的女性一改过往的温柔善良、知书达理,相反的,大多都阴暗猥琐、粗俗野蛮、善于妒忌,非常具有特色,成为中国当代女性小说的独有景观。苏童的几个从女性视角描写的女主人公具有很多的共同特征,他将这些女性称为“颂莲”式女性。  相似文献   
24.
“Chen Ou Style”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discourses and widely used by many people in communication. In this pa?per, it is analyzed from a memetics perspective that regards“Chen Ou Style”as a strong m...  相似文献   
25.
《子夜歌》是吴歌中非常著名的一首组诗。全诗以女性为抒情主体,以“内心独白”的体式,将相爱—情变—离弃的爱情悲剧过程隐蔽交织其中,完整而婉曲地展示了女主人公爱情的心路历程,把女性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情怀,拓展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所展现出的主宰自我命运的女性主体意识,虽原生于魏晋文人的女性意识,又超越了魏晋文人的女性意识,而带有女性思想解放的思想特质;其质实与空灵相生的抒情,质直与婉约并存的语言,质朴与婉曲交织的风格,成为南朝民歌的艺术典范,从而对此后的南朝民歌以及宫体诗的形成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6.
Opportunities for individuals from varied cultural backgrounds to interact, and therefore conflict, are inherently greater because the technologies, economies, and livelihoods of people of many countries are increasingly interdependent. In light of globalization, it is ever more valuable to understand how culture influences the way people manage confli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amine factors influencing people's individualistic-collectivistic culture tendencies and conflict styles, and whether or not acculturation is a moderating factor between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and conflict style among foreign nationals living within the United States. In addition to acculturation, researchers also measured media use. The data revealed statistically-significant relationships for media-use and acculturation on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and conflict styles, and supported the idea that acculturation is a moderating factor between individualism-collectivism and conflict style, although this relationship was only significant among those who preferred the dominating conflict style.  相似文献   
27.
夸张与吹牛都是故意言过其实,但有本质的不同。它们在言语表现、使用心态、目的及语言世界与物理、心理、文化世界真假关系上都有差异。人们对张大事实的言语现象的夸张与吹牛的评判,其标准包含两个方面:文化、心理度和领域、语体度。夸张与吹牛存在大量的"非此即彼"的典型成员,也存在"亦此亦彼"的中介现象。  相似文献   
28.
佛教传入中国之初,僧服仍基本采用印度僧人的通肩、袒右的衣着形式,并无太大变化。由于地域、环境和文化的特殊性,敦煌供养僧人衣着出现了不同的披着方式。其中覆肩袒右、偏衫、钩纽、帔帛等,反映了佛教服饰汉化、世俗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9.
以Learning Styles Questionnaire在国内的使用进行效度研究为目的,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304个样本进行测验,问卷回收后利用SPSS15.0和VB6.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测验量表在中国使用的信度和效度。其结果为:内部一致性系数为r=0.766,复本信度为0.943、0.543、0.695、0.673,效标效度系数为0.626。研究结果表明Learning Styles Questionnaire在国内使用信度和效度尚可以接受,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0.
沙氏武术是我国著名的武术家沙国政先生在继承中华传统武术优秀内容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努力开拓创立的武术流派。文章从沙氏武术形成的背景、条件、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对既保留有传统武术的优秀精华,又适应于现代竞技武术表演比赛规则的沙氏武术流派进行了研究,对新时期传统武术的发展进行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