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5篇
科学研究   5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22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教育管理的化模式是当代西方重要的教育管理理论流派,它以其独特的视角而明显有别于正规模式、学院模式、政治模式和主观模式等其它模式。它建立在“化人”的人性假设基础上,从“人的行为是个性与组织化相互作用的函数”这一行为动力模型出发,认为学校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扁平式例“工”字型结构,领导管理学校的主要策略就是通过培育学习型组织的组织化,诱发全体师生员工的自组织行为。  相似文献   
52.
This paper sets the debates of the other papers in the context of a benchmark in time that is after four decades of deliberations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CT and education. The environment for and deliberations about this relationship has been one of rapid change in perspectives, most characterised as a shift of focus from the technology to learning. While contemplating the future however, a number of enduring issues remain, including understanding how learning occurs, learning with or about the technology, and the role of the teacher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papers address these issues, as well as exploring national policies and software learning environments; all reflect on the growing complexity of the situation and the conundrum of failure to achieve ‘lift-off.’ Key phrases for debates in the future include lifelong learning, the commonplace of ICT in society, the digital world of the young, and the digital ethical dilemmas. In addition I suggest that the key word of change could be paid more attention.  相似文献   
53.
在《中国革命理论与实践》的课堂教学中实施问题教学法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教与学有机结合以及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需要,同时也有一定的可能和基础。但要取得实效,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讲究提问的艺术并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和课堂教学程序的策划。  相似文献   
54.
论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旅游影响居民感知的相关理论进行归纳与总结,指出现有居民感知研究中所涉及的各理论对于居民感知的解释力存在一定差异,文中探讨了不同理论对于居民感知研究的适用性及局限,以期更能积极地引导旅游研究与实践,推动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5.
苏洵《辨奸论》的真伪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话题。此前的研究,多从版本和史实考订的角度切入,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尚难说得以圆满解决。本文试以考察苏洵的“人情”观为重点,观照决定苏、王关系的深刻思想分歧,有些疑难似更容易理解。  相似文献   
56.
在研究信息加工心理学的产生式及心理语言学关于语言的理解和生成理论基础上,把语言理解编制成产生式,以探求句子及语篇理解记忆对言语生成的促进作用。受智力技能学习的层级论的启发,研究学生基于课文阅读的概要总结过程,探索学生从语言理解到生成的阶段过程,以促进其语言理解到产出的跨越,使语言理解具体落实到产出层面,不断提高学生产出意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7.
对“魔弹论”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受到传播业界的影响,在传播学的起步阶段,魔弹论的部分思想作为未经证实的常识天经地义地成为了传播研究默认的前提。尽管有限效果论挑战了这种观念,但实际上有限效果论仍然是在魔弹论的思维框架下得出的。学者们仍然相信并全力维护这样的观念:传播具有强效果,而且是直接的效果。在有限效果论出现以后,魔弹论并非完全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只是从显性的观念转化为一种隐性的、不易觉察的潜在观念。由于实用性和社会控制导向的传播研究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型塑了当代美国的传播学,美国学者之所以在骨子里维护魔弹论的观念,是与他们雇主的价值取向相一致的。对强效果论的潜在维护使美国传播研究者将绝大多数精力放在了效果的研究上,使美国传播学的视野失之于狭窄。  相似文献   
58.
如何在"概论"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实效以达到教学目的,教师起着主导性的作用.教师应该从读懂教材、读懂学生和改进教学方法三个方面,来发挥其主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59.
文艺学的当代性转换归根结底应当落脚在对“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的深入研究及其理论蕴涵的开拓上。马克思主义实践人学思想中所包含的对“实践的人”、“人的实践”的思考,对于我们推进文艺学的当代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建构意义。文章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人学思想,深入探讨了它在文艺学的当代性发展中与新的文艺本体的确立、文艺学当代性转换的逻辑起点的建构以及重新认识文艺本身等重大理论问题方面的关系。  相似文献   
60.
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三代领导人的干部监督思想 ,均强调对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进行监督 ,且要有一定的制度 ,并使之与纪律处分结合起来。邓小平和江泽民还强调干部监督要贯穿干部培养、选拔、任用、管理的各个环节 ,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来进行 ,把干部监督和干部自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